被“人爲製造”的9類消費,看完後我悟了:都是沒必要花的冤枉錢

來源: 更新: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無論什麼普通不能再普通的日子,都會被商家大肆營造爲消費購物節,甚至刷刷短視頻的功夫幾百大洋已經打水漂了

你以爲買到的是“生活必需品”,後來才發現不過是被精心設計的“僞需求”牽着鼻子走。難怪越來越多的人抱怨生活成本高,工資不夠花,只怪商家的“洗腦”太厲害!商家們一直都在想方設法掏空你的錢包,當我們跟風消費瘋狂剁手的時候,也是開始走向貧窮手頭緊縮的開端……

▲世界知名社會學大師——鮑曼語錄

這期文章,主編艾倫就來揭露9類典型的“人爲製造”的消費陷阱。或許我們的錢包就是被這麼掏空的,看完後你會發現,原來很多都是一些沒必要花的“冤枉錢”!

1、過度精細化的家居產品

以生活中最常見的清潔用品爲例,以前手洗就是用肥皂,機洗就是用洗衣粉,價格便宜洗得還乾淨。

後來不知不覺有了洗衣液、皁粉、皁液、爆炸鹽、衣領淨、絲毛淨、柔順劑、留香珠、衣物除菌液……再到現在爆火洗衣凝珠、預洗洗滌劑、深度洗滌劑、還有清潔洗衣機用的“洗衣機清潔劑”……

▲越來越精細化的洗衣用品

洗衣程序越來越複雜,洗衣成本越來越高,衣服反倒越來越洗不乾淨了,尤其那種滴到衣服上的頑固污漬,還是要靠洗衣粉和肥皂才能洗乾淨。

▲成本對比

消費降級後,我不再購買這些花裏胡哨的洗衣用品,直接用回了洗衣粉和肥皂,發現其實所有衣服只要一袋洗衣粉就能搞定了!

2、女性用品“粉紅稅”

很多女生省不下錢,其實並不純粹是自身的問題,而是商家真的盯緊了我們的錢包,用“女性專用”噱頭刺激消費。很多產品和普通款差別不大,卻因冠以“女性”標籤而賣得更貴。

▲醫用護理墊更好用,更衛生

以“女性月經一次性安睡褲”爲例,實際上它和“醫用老人護理墊”在使用上幾乎沒有區別,甚至醫用護理墊在防側漏方面表現更好,且生產衛生標準更高。然而,安睡褲的價格卻高出一倍。而且我還發現,某知名衛生巾品牌旗下的老人護理墊,其宣傳語竟然是:“吸收量是衛生巾的4倍……”

▲其實和普通暖寶寶沒區別

同樣成分的止痛藥,標註“痛經專用”後,價格也明顯上漲。甚至暖寶寶貼上“生理期專用”標籤,也能變貴,而這些額外支出的根源就是所謂的“粉紅稅”。

據美國媒體Bankrate統計,如果按人均壽命75歲來算,美國女性平均一生因“粉紅稅”多花的錢約68萬人民幣。

▲很多商品粉色、紅色往往要比其他顏色更貴

並且而在很多同款商品中,粉色或紅色設計的價格,往往比黑、灰款更高,僅僅因爲商家認爲女性願意爲此買單。

還有類似款式的女性服裝的面料,以羽絨服爲例,往往比男款更薄、料子更差。

▲同一家店的情侶款羽絨服,男款充絨更多,面料更厚實

▲疊起來後對比更明顯

甚至很多女士衣服、褲子都估計不設計荷包,或故意把褲兜設計得很淺,默認女性都會揹包所以用不上口袋……簡直是無力吐槽,難怪現在很多女生買衣服都直接買男款,甚至大碼童裝!

3、過度花裏胡哨的兒童文具

▲越來越花少的文具店

商家不僅針對成人,也把手伸向了青少年。如今的兒童文具五花八門,許多家長爲了彌補自己童年的遺憾,讓孩子盡情選擇,卻不知已掉入商家的消費陷阱,利用孩子的“攀比心”誘導消費。

▲8歲的孩子,一年買了上百支筆

網友@圈圈媽媽:真是太讓人生氣了!我8歲的孩子已經上三年級了,最近總是買各種各樣的筆,抽屜裏堆滿了,上百隻都有。而且價格都不便宜,幾塊錢一支的孩子都看不上,基本都是十塊錢以上。我後來才知道,原來班裏的同學在比誰的筆更多更貴,有的孩子甚至每天上學要背兩個大筆袋,滿滿當當的。爲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盲盒型文具,商家真的無所不用其極

商家甚至還通過“盲盒”概念誘使孩子們追求稀有款、特別款進行攀比,進而讓他們買更多文具,本來買文具是爲了讓孩子更好地學習,誰料卻變了味兒。

▲商家宣傳的兒童桌面橡皮渣吸塵器

還有一些過度精細化的文具,如專用吸塵器清理鉛筆橡皮漬,宣稱減輕家長的清掃負擔。實際上,用粘毛器就能代替這些“高價文具”,本質上還是在“收割”家長。

▲其實粘毛器就能代替

4、過度的儀式感消費

從“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開始,儀式感消費被商家無限放大,衍生出“第一塊草莓蛋糕”、“第一箱車釐子”、“第一件羽絨服”等層出不窮的營銷話術。

原本是情侶表達愛意的,卻變成了商家的賺錢工具,甚至綁架成“不買就沒儀式感、不被重視”的價值觀。過度追求這些表面的儀式感,只會讓你花更多錢,卻讓內心更空虛。別讓商家的套路左右你的生活。

5、首月免費體驗陷阱

許多運營商和APP喜歡用“首月免費”或“7天免費試用”吸引用戶,看似划算,卻隱藏收費陷阱。有些明確次月扣費,有些卻無提示,導致用戶被誤導,莫名被扣款或欠費。

▲被套路的隱形扣費

更有些APP在免費試用後自動續費,有些甚至是直接扣年費,還有一些承諾低價續費卻扣款更高。所謂“免費”往往代價更高,別輕易貪圖便宜!

6、製造焦慮型消費

在信息爆炸時代,焦慮被商家包裝成商品,從“健康焦慮”到“外貌焦慮”,每種焦慮背後都有“解決方案”。廣告暗示你皮膚不白、身材不佳、工作不成功,促使美白針、瘦身儀、甚至專業減肥店等產品登場。

▲製造減肥焦慮的消費

然而很多產品效果有限,健康生活方式纔是關鍵。我們應理性消費,識別真正需求,減少非必要開銷,把錢投入有意義的領域,避免被焦慮消費所左右。

7、營銷僞精緻推廣一次性用品

現在的精緻生活博主視頻數據火爆,傳遞認真生活本無可厚非,但很多人爲了帶貨,嚴重帶偏了消費觀,只爲推廣自己“小黃車”裏的各種一次性產品。

▲一次性高鐵座位套

比如坐高鐵用一次性座位套,摸個把手就用一次性酒精消毒液,住酒店像在打造無菌室,要穿一次性內褲、用一次性牀單、一次性浴袍、一次性毛巾……甚至連嬰幼兒的口水巾都有一次性的,

▲一次性四件套

▲一次性嬰兒口水墊

爲了精緻生活,誘導觀衆買了一堆一次性用品,實際真的有那麼衛生嗎?很多媒體都有曝光過各種一次性產品的生產環境衛生堪憂……

▲發現包裝內有不明毛髮

我之前也跟風買過一次性內褲,發現包裝袋裏面有毛髮後,就再也不敢買了。

這些視頻的剪輯確實解壓,但它倡導的價值觀讓人難以認同,花了更多錢不說,還非常污染環境,真的別再被誤導了!

8、過度精細化的嬰幼兒產品

▲過度精細化的嬰幼兒用品

許多嬰幼兒產品被商家過度精細化和高端化,往往並不符合實際需求。比如,嬰兒專用洗衣液、專用枕頭、專用餐具等,甚至還衍生出了搖奶器、嬰兒吹風機、溼巾加熱器、定型枕、奶瓶專用清洗劑、奶瓶專用消毒櫃、防輻射服等一系列產品……關鍵一旦冠上“嬰兒產品”的關鍵詞,價格也是貴到離譜!

▲價格昂貴的嬰幼兒衣物

▲比一些成人款還貴

商家通過情感營銷讓家長認爲這些產品對寶寶至關重要,但實際上一些普通產品同樣能夠滿足需求。過度包裝的產品往往只是爲了讓家長花更多的錢,真正重要的是寶寶的安全和健康,而非一堆“專用”標籤下的高價商品。

9、過度營銷顏值美學的家電

▲各種高顏值高價格的小家電

以奶油風裝修的流行爲例,商家看中這波流量,直接推動了“米白色”小家電的熱銷,價格卻遠高於普通款,但其實功能和之前毫無變化,有些甚至質量更差。

▲0嵌冰箱,只能通過底部一進一出散熱

同樣,極簡風裝修帶動了“平嵌”家電的需求,但一些廠商爲了追求超薄和嵌入設計,可能降低了產品的實際功能,比如冰箱的散熱效率大打折扣,使用壽命會更低。

▲平嵌洗衣機

還有些洗衣機廠商將普通款內部零件包裹在高端外殼裏,抬高價格。作爲消費者,我們應理性消費,瞭解產品功能,避免盲目跟風,做足功課,比較性價比,避免爲外觀和營銷溢價,要知道越流行,過時也越快。

寫在最後

“充實好腦袋+捂好錢袋”,纔是當下的明智之舉,切莫陷入商家制造出來的圈套當中!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