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力爭三年培育出一家市值500億元的化妝品企業,將花落誰家?
政策築基、生態聚合、品牌煥新,上海化妝品產業正迎來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機遇期。近日,《關於進一步促進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正式落地,以精準化政策供給激活產業創新活力,推動美妝領域的人才、技術、資本等核心要素加速集聚,爲上海打造全球美妝產業新高地注入強勁動力。
政策的生命力在於落地見效。今天,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聯合市藥品監管局、市科委、市衛健委、上海海關、市財政局,組織召開《關於進一步促進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政策宣貫會。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葛東波、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趙燕君、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朱羨出席並致辭。近百家化妝品企業參加宣貫會,其中50%以上是製造企業。
市經濟信息化委、上海海關、市藥監局通過政策宣貫與深度解讀,幫助企業精準把握政策導向,讓 “真金白銀” 的紅利直達市場主體。上海美妝新政圍繞化妝品產業發展中的難點堵點,提出企業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創新、發展生態優化、產業佈局完善等4方面共11項舉措,培育一批化妝品高端品牌、新品牌,促進上海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讓更多“上海製造”化妝品走向世界、享譽全球。在政策引導下,產業協同效應持續凸顯,頭部平臺與領軍企業紛紛加碼佈局。小紅書、得物等電商平臺推出 “上海製造紅起來”“上海製造得好物” 專項計劃,通過流量傾斜、資源對接等方式,助力本土化妝品品牌打響知名度;拜爾斯道夫等行業龍頭則以 “用新原料新產品打造核心競爭力” 爲實踐方向,深耕核心原料研發,凸顯原料作爲化妝品 “芯片” 的核心價值,從源頭激發產業深度創新動力。
產業生態的繁榮,離不開堅實的承載底座。上海正構建 “多點支撐、協同發力”的產業空間佈局,成爲化妝品產業的核心增長極。作爲標誌性產業名片,東方美谷早已超越地理概念,進化爲“美麗健康產業硅谷”,以全產業鏈佈局吸引國內外頭部企業扎堆入駐,形成從研發、生產到包裝、物流的全產業鏈生態,2024年化妝品工業產值占上海市40%,化妝品持證生產企業超上海三分之一,化妝品有效備案量和新品備案數量均居上海首位。而靜安區打造的 “美創靜界” 美妝健康創新生態社區,則以 “醫研企共創” 爲核心特色,在靈石路718號A5棟的 近7300平方米空間內,整合公共實驗室、智能辦公、展示體驗等多元功能,引入國家保潔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復旦大學皮膚病研究所等權威機構,構建 “研發-轉化-市場”全鏈條服務體系。目前,該社區已吸引40餘家本土潛力美妝企業入駐,並與歐萊雅中國、華山醫院、市皮膚病醫院等達成深度合作,通過五大服務平臺與公共直播間等特色模塊,助力企業快速成長,未來更將打造 “全球美妝會客廳”,劍指千億級產業集羣,與東方美谷形成“高端製造 + 創新孵化”的互補格局。此外,上海化工區以“化蘊美源”爲定位,聚焦化妝品功能性原料研發生產,打造高端原料策源地,爲產業發展築牢上游根基。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葛東波表示,上海化妝品產業的發展目標是:力爭用三年時間,培育出市值500億元企業1家,市值100億元企業2家;產值50億元以上企業2家;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12家。上海製造業的成本競爭力在穩步提升,通過實實在在的降本,爲企業發展減負鬆綁,助力上海化妝品企業增強市場競爭力、提升品牌辨識度,打響化妝品領域的“上海製造”品牌。
從政策賦能到生態構建,從平臺聯動到企業發力,上海化妝品產業正形成 “政策鏈 + 產業鏈 + 創新鏈 + 資金鍊” 深度融合的發展態勢。未來,隨着各項政策的持續落地,以及東方美谷、美創靜界等產業載體的不斷升級,上海將進一步集聚全球美妝資源,培育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品牌,推動上海化妝品產業向特色化、高端化、功能化轉型,真正成爲全球化妝品產業的創新高地與時尚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