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防長拒絕與中國對話,與五國簽署軍事互助條約爲其壯膽?

來源: 更新:

馬來西亞吉隆坡的一場國際防務會場,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刻意繞開了中國代表團的位置,面對記者提問,他反問道:“你會和一個公開侮辱你國家的人交談嗎?”

今年11月初,東南亞地區的外交舞臺上演了一場引人注目的對抗,在馬來西亞召開的東盟防長擴大會議期間,菲防長特奧多羅公開拒絕與中國代表團進行任何形式的對話,這一舉動迅速引發了各方關注。

與此同時,菲律賓與加拿大簽署了《軍隊互訪地位協定》,這一系列動作爲何密集發生?又將對南海局勢產生怎樣的影響?

特奧多羅在會議期間的強硬態度通過媒體迅速傳播,當被問及爲何不願與中國代表團交流時,他的回答直截了當:“你會和一個公開侮辱你國家的人交談嗎?”

就在防長髮表這番言論的同一天,《協定》被簽署了,這份協議允許兩國在對方領土上部署軍事人員、提供後勤支持並執行聯合任務。

至此,菲律賓已在一年內與美日澳新加五個國家簽署了類似軍事協議,形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準同盟網絡”。

菲律賓的外交防務

美國與菲律賓的協議包含明確的防務互助條款,且今年7月馬科斯訪美時雙方確認,《美菲共同防禦條約》已明確適用於南海爭議海域,日本則藉着向菲出售6艘護衛艦的契機,實現了戰後海外軍事存在的又一突破。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作爲“五眼聯盟”成員,更多扮演“協同者”角色。 澳軍已多次參與美菲南海聯合巡航,而新西蘭則側重於人道主義救援等“軟實力”合作。

加拿大版本的協議則更側重“後勤支持”“人員培訓”等非作戰領域。 這種“選擇性互助”的特點,使得這個準同盟網絡存在先天的鬆散性。

菲律賓簽訂這些條約,是在針對誰已經不需要猜了,但即便籤訂協定,預計這些國家也不會到南海來跟中國硬碰硬。

從國際層面看,特奧多羅近期反覆強調“集體安全架構的重要性”,其背後的邏輯不難理解,通過綁定域外大國,菲律賓可以在南海爭議中獲取不對稱優勢。

從國內政治來看,今年是菲律賓大選年,對中強硬姿態可博取部分民粹選票,同時,菲律賓也在打一場“安全槓桿”的算盤。

然而,歷史經驗表明這種策略的效果存疑,南海仲裁案期間,菲律賓也曾試圖借美國壓力迫使中國讓步,但最終發現除了短暫的輿論喧囂外並無實質收益,如今故技重施,只不過把籌碼從“法律牌”換成了“同盟牌”。

中國的應對

面對菲律賓的一系列舉動,中國展現了堅定的立場和多方面的應對。

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持續加強黃巖島領海領空及周邊區域戰備警巡,進一步強化管控力度,有效應對各類侵權挑釁,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

外交部指出:“強化軍事同盟既解決不了問題,也嚇不倒中國。”中國駐菲律賓使館發言人也曾批評特奧多羅“並非首次發表反華言論”。

在多邊框架下,中國繼續推進與東盟國家的合作,今年4月組會期間,各方就當前南海形勢、落實《宣言》、海上務實合作等議題深入交換意見,並推進“南海行爲準則”磋商。

菲律賓的舉動在東盟內部引發了不同程度的擔憂。

在馬來西亞防長會議期間,印尼與馬來西亞分別表達了對區域安全局勢“持續軍事化”的擔憂。 馬來西亞防長呼籲各方“慎言慎行”,印尼則強調應“避免南海問題被外部政治勢力所裹挾”。

這類表態雖未直接批評菲律賓,但隱含着東盟對內部裂痕加劇的不安。 在菲律賓決策層看來,“與其寄希望於東盟協商,不如押注於五國協防”。 然而,這種思路可能導致東盟多邊平臺在南海問題上的作用被逐漸邊緣化。

值得關注的是,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近日強調,儘快敲定醞釀已久的南海行爲準則極其重要,並形容該準則是處理爭端與維護區域穩定的基礎。

他表示,菲律賓將在明年接任東盟輪值主席國期間,繼續推動儘早完成一項“有效且具實質意義”的南海行爲準則。

中菲經濟聯繫緊密

菲律賓依靠外部勢力“壯膽”的策略面臨現實考驗。

從經濟層面看,去年中菲貿易額已突破800億美元,中國連續18年成爲菲律賓最大貿易伙伴,這種深度的經濟依存關係,遠非任何軍事協議能夠輕易切割。

從戰略風險角度分析,菲律賓將自身命運寄託於拼圖式的聯盟體系,其風險遠超當下可見。 美國在亞太地區搞“小圈子”的慣用手法,就是先許以安全承諾,再通過武器銷售、基地使用費等方式轉嫁成本。

菲律賓今年國防預算已因此被迫增加15%,用於改造美軍使用的軍事基地。

同時,聯盟體系存在天然的利益分歧,新西蘭在多個安全議題上態度謹慎,加拿大本國軍力有限,日本與澳大利亞在對美依賴程度上亦有各自盤算,各國政局波動也爲合作帶來不確定性。

當特奧多羅以五國軍事協議爲後盾拒絕與中國對話時,他似乎忽略了一個關鍵點:真正的安全不在於簽署多少軍事協議,而於是否具備戰略自主性。

菲律賓手中的五國協議,看似是張“安全王牌”,實則更像個“燙手山芋”,既不能真正解決爭議,又會損害與鄰國的互信基礎。

歷史經驗早已證明,南海問題的本質是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爭議,任何繞過對話機制、引入外部勢力的做法,只會讓問題更復雜,在全球化時代,靠綁定外部勢力搞對抗,註定是條走不通的死路。

對於菲律賓而言,與其在五國協議的虛幻安全感中自我麻痹,不如早日回到談判桌前,這纔是真正對菲律賓國家利益和地區和平穩定負責的選擇。

參考信源:

爲“抗衡中國”,菲律賓和加拿大簽署軍事協議

觀察者網2025-11-03

#頭條媒體人計劃#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