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亞大選神操作!薩米婭97.66%票數贏了,聯合國卻急了?

來源: 更新:

當97.66%的得票率遇上街頭抗議與聯合國關切,這個東非國家的大選結果引發了全球矚目和深深質疑。

薩米婭在大選中以驚人的97.66%得票率成功連任,然而,與如此“輝煌”戰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選舉后街頭爆發了激烈抗議,聯合國對此深表關切,全國網絡被切斷,宵禁實施。

這一切的背後,是兩位主要競爭對手被排除在選舉之外,是反對派聲稱的約700人喪生,也是國際社會對這場選舉公正性的集體質疑。

坦桑尼亞的歷史

坦桑尼亞的面積接近95萬平方公里的國家,還擁有着令人驚歎的自然財富,非洲最高峯乞力馬扎羅山、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維多利亞湖、以及聞名遐邇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和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

坦桑尼亞的人口超過6000萬,由120多個民族組成,斯瓦希里語和英語同爲官方語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儘管民族衆多,但坦桑尼亞始終保持着相對的民族和諧,這得益於開國總統尼雷爾推行的民族融合政策。

經濟上,坦桑尼亞是典型的發展中國家,農業佔據主導地位,工業基礎相對薄弱,近年來,旅遊業發展迅猛,乞力馬紮羅登山、塞倫蓋蒂動物大遷徙觀測等項目吸引着全球遊客。

同時,該國還擁有豐富的黃金、鑽石和天然氣資源。

在政治體制上,坦桑尼亞自1964年獨立以來,一直由革命黨執政,1992年改行多黨制,但革命黨始終保持着執政地位,這在非洲國家中相當罕見。

看到這個黨派的名字,大家大概就已經猜到了,這曾經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國總統朱利葉斯·尼雷爾被尊稱爲“姆瓦利穆”,意爲老師,當然也可以翻譯成教員或導師。

他提出了具有坦桑尼亞特色的烏賈馬社會主義(Ujamaa Socialism),特點在於重視農民而非工人,優先發展農村而不是城市,推動民族融合,各民族和諧共存。

這樣發展雖然不同於蘇聯那種集體化工業化,但也算符合坦桑尼亞的國情,但後來的事情,大家也知道,蘇聯解體了,那不是坦桑尼亞可以對抗的。

於是,坦桑尼亞選擇了折中,搞起了改革,放棄了烏賈馬社會主義,允許市場經濟,改行多黨制,舉行全民普選。

由於從一開始,坦桑尼亞就沒有實行“正統”的社會主義,而導致這個國家一直和“修正”這個詞綁在一起,蝨子多了不癢,向左向右的別管了,先向前吧。

結果就是,坦桑尼亞雖然變了顏色,革命黨卻仍然被大衆擁護,羣衆用腳投票,再次將其推上了執政黨的位置上。

革命黨自然不會放棄自身的歷史遺產,於是他們繼續推行原本的政策,除了“社會主義”外,其他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就連境內的“毛澤東大街”都沒有改名。

全民普選鬧出風波

10月29日,坦桑尼亞迎來了第七次多黨制大選,結果是現任總統薩米婭·蘇盧胡·哈桑獲得了近3200萬張選票,得票率高達97.66%。

這一數字即使在一些一黨制國家也難以想象,更不用說在一個實行多黨制已33年的國家。

但超高的得票率背後,隱藏着一個關鍵細節,薩米婭的兩個主要競爭對手被禁止或阻止參選,她實際上是與來自小黨的16名候選人競爭。

觀察坦桑尼亞政治生態不難發現,這次選舉結果並非完全出人意料。

執政黨革命黨自坦桑尼亞獨立以來一直執掌政權,建立了強大的政治機器,該黨通過推動民族統一政策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在廣大農村地區擁有穩固支持。

然而,薩米婭上任後的執政風格引發爭議,她最初曾被寄予民主化的期望,推翻了前任馬古富力的一些爭議政策。

但分析人士指出,她的治理風格近年來日益趨向專制,更加接近其前任。

在選舉前,主要反對黨“民主與進步聯合會”的領導人及其副手在競選期間被拘留。

甚至有表達不同意見的公民,包括該國前駐古巴大使,據稱被強迫失蹤。這些事件爲選舉的公正性蒙上了陰影。

選舉結果公佈後,坦桑尼亞民衆的反應如火山般爆發。

從10月29日開始,大批民衆走上達累斯薩拉姆、希尼揚加和莫羅戈羅等城市的街頭,對選舉過程及主要反對派候選人被排除出局表示不滿。

示威者撕毀總統哈桑的海報,襲擊警察和投票站,焚燒多輛汽車和多個警察局,還火燒一間加油站,安全部隊在驅散抗議者時使用了實彈和催淚瓦斯。

反對黨表示已記錄約700人死亡的報告,聯合國稱至少10人死亡,由於當地已經將網絡進行了嚴格限制,導致聯合國無法進行數據覈實。

從選舉日當天中午開始就出現了網絡中斷的情況,這一措施嚴重影響了信息流通和新聞報道,也使民衆難以組織抗議活動,部分地區甚至開始了宵禁。

坦桑尼亞大選及後續暴力事件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強烈反應,古特雷斯他呼籲各方保持最大限度的剋制,尊重基本人權和法治,防止局勢進一步惡化。

古特雷斯特別強調,必須切實維護包括和平集會、言論自由和信息獲取在內的基本權利。

他敦促有關當局對所有關於過度使用武力的指控進行獨立、公正的調查。

聯合國呼籲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也發出強烈呼籲,要求坦桑尼亞安全部隊避免使用不必要或不相稱的武力,包括使用致命武器。

他們呼籲政府立即恢復互聯網接入,確保公民能夠充分行使言論自由、結社自由和和平集會的權利。

坦桑尼亞自1992年實行多黨制以來,已經舉行了七次大選,執政黨革命黨自獨立以來始終保持着執政地位,這在非洲國家中相當罕見。

革命黨之所以能長期執政,一方面是因爲該民族統一政策和相對穩定的經濟增長。

有序的政治過渡也維持了坦桑尼亞作爲政治穩定和相對和平的“綠洲”的聲譽,這是革命黨在全國範圍內,尤其是在農村選民中獲得廣泛支持的主要原因。

然而,這種長期一黨主導的政治格局也導致了權力制衡的缺失,選舉委員會缺乏獨立性,選舉規則有利於執政黨,這些因素都爲今日的選舉爭議埋下了伏筆。

如何在穩定與競爭、效率與包容之間找到平衡?薩米婭的高得票率確保了政治連續性,有利於持續推進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但代價是國內矛盾激化和國際形象受損。

聯合國和國際社會的急切關注,反映了對坦桑尼亞可能放棄民主道路的擔憂,而坦桑尼亞政府的回應方式,將決定這個東非國家是滑向更深的威權,還是在痛苦中尋找真正的民主出路。

答案不在布魯塞爾或紐約的會議室,而在坦桑尼亞街頭那些抗議者的呼喊聲中。

參考信源:

獲97.66%選票 哈桑當選坦桑尼亞首位民選女總統

中國日報網2025-11-01

哈桑在坦桑尼亞總統大選中獲勝

2025-11-01 14:33·光明網

#頭條媒體人計劃#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