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任命副軍長,4個月後才知道,陳賡喊他,以爲對方搞錯職務了
1949年12月,中越邊境的硝煙尚未散去,滇南戰役剛剛結束,解放軍第四兵團司令員陳賡在總結會上握住一位軍官的手,朗聲笑道:“劉副軍長,你們辛苦了!”
被稱作“劉副軍長”的軍官愣了一下,隨即鄭重糾正:“司令員,我是114師師長。”
陳賡笑得更加爽朗:“你這次指揮兩個師作戰,完全夠格當副軍長嘛!”
這場看似尋常的對話,揭開了一樁埋藏數月的祕密,這位名爲劉賢權的師長,確實早已被任命爲副軍長,而他自己竟渾然不知。
滇南戰役
1949年秋,解放軍席捲西南,時任38軍114師師長的劉賢權接到緊急命令,率部與151師協同作戰,歸陳賡統一指揮,火速開赴滇南截擊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湯堯殘部。
就在劉賢權指揮部隊晝夜兼程時,一紙任命書從東野野司部發出,任命劉賢權爲38軍副軍長,原職保持不變。
然而,戰局瞬息萬變,部隊在廣西接到新任務後立即開拔,這道重要的人事命令竟被戰火“攔截”,未能送達劉賢權手中。
而隨後,兵團又令劉賢權協調兩個師作戰,劉賢權感到奇怪,自己一個師長,去指揮另一個不相干的師,是否在程序上行不通?但他沒有提出異議,仍舊服從了命令。
其實,在兵團部看來,劉賢權是以副軍長的身份指揮兩個師作戰,當然沒什麼奇怪的,但兵團部誤以爲劉賢權早就得到了委任狀。
不過這都無傷大雅,畢竟雖然無名,卻有實際權力。
滇南戰役是解放雲南的最後一戰,根據陳賡的戰役部署,劉賢權率領的114師和151師組成的左路部隊,需沿中越邊界前出河口、金平一線,斷敵逃往國外的陸路通道。
劉賢權率領部隊以每日百里的速度急行軍,於1950年1月11日準時抵達雲南河口,成功封鎖了中越邊境。
左路部隊連續作戰近1個月,轉戰3000裏,配合第四兵團參加滇南戰役,完成解放滇南的光榮任務。
劉賢權深知此次任務的關鍵在於“防逃”,因此在河口、金平一帶構築了堅實的防禦工事,此時如果他對敵人展開進攻,便可以輕鬆獲得大筆軍功,但他卻放棄了這個機會,讓部隊堅守。
國軍想要越過河口,逃入法屬印支地區,只要劉賢權離開防線展開攻擊,他們就可以鑽空子,但劉賢權讓他們的企圖落空了。
1950年1月16日,劉賢權率領的左路部隊在滇桂黔邊縱隊一部配合下攻佔曼耗、屏邊等地,徹底封鎖了中越邊境主要通道。
與此同時,中路部隊第13軍主力襲佔蒙自機場,切斷了敵之空運樞紐,湯堯見南逃無望,率部向開遠、建水方向撤逃,企圖過元江經中緬邊境逃往國外。
劉賢權立即調整部署,指揮部隊逆元江西進,1月19日,他們將由蒙自逃竄的第26軍殘部全殲於蠻板、宜得地區。
劉賢權命令部隊輕裝前進,晝夜兼程,最終在元江城東與其他部隊配合,全殲第8兵團部及第8軍大部,俘湯堯及兵團副司令官兼第8軍軍長曹天戈。
此役,第4兵團等部連續追擊作戰50天,殲滅國民黨軍2.7萬人,粉碎了國民黨當局在滇南建立“反共基地”的企圖。
劉副軍長
戰役總結會上,陳賡那聲“劉副軍長”的稱呼讓劉賢權深感困惑,而劉副軍長的回答也讓陳賡感到奇怪,因爲雙方出現了信息差。
陳賡以爲劉賢權自然是知道自己的軍職的 ,而劉賢權的確是不知道。
滇南戰役結束後,部隊返程途經湖南芷江的47軍140師駐地,在翻閱四野近期的文件彙編時,他赫然發現自己不僅早已是副軍長,甚至在進軍雲南前就被任命爲38軍軍長!
1915年,劉賢權出生在江西吉安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9年,14歲的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參加工農紅軍。
長征途中,劉賢權任紅二師衛生部政委,負責傷病員救治與收容工作,抗日戰爭時期,他在冀魯邊區參與創建抗日根據地,曾指揮部隊擊斃日軍安田旅團長,殲敵500餘人。
1946年在牡丹江剿匪時,他指揮部隊肅清了當地匪患,並且他手下的班長楊子榮成功勸降400多名匪徒,這段經歷後來被改編成京劇《智取威虎山》。
高風亮節
在無線電通訊尚不發達的年代,部隊頻繁機動時,文件傳遞往往跟不上行軍速度,劉賢權所在的38軍從東北一路打到雲南,許多命令都是在戰局穩定後才得以傳達。
“先任職後通知”的做法在戰時並不罕見,爲確保指揮不間斷,上級常會先下達任命,待戰事稍緩再正式通知本人。
儘管劉賢權已指揮兩個師作戰,他卻從未主動詢問過職務變動,一心專注於戰鬥任務,但凡當時他詢問一句,兵團部就能將他的職務告知他。
得知真相後,劉賢權囑咐知情者繼續保密,直到上級正式公佈任命,纔可以將自己當成軍長看待。
此後,劉賢權先後擔任47軍副軍長、38軍軍長等職,1950年率部入朝作戰,他親臨前線指揮,創造了坑道防禦戰術,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戰火紛飛的年代,一紙調令可以遲到四個月,但革命者的忠誠與擔當從未缺席,劉賢權將軍的故事,不僅是一段軍旅趣聞,更是那個特殊年代的生動註腳。
在信息即時可達的今天,我們或許難以想象一紙任命需要輾轉數月,但正是這種在動盪中依然堅守的制度精神,在混亂中依然保持的人情溫度,支撐起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道路。
當劉賢權後來笑談這段“糾正司令員”的往事時,他感慨的並非職務高低,而是那個時代特有的純粹與信念。
歷史的長河奔湧向前,而這些閃爍着人格光輝的故事,將永遠照亮後來者的路途。
參考信源:
滇南戰役:解放雲南的最後一戰
2021-08-12 雲南發佈
緩行討羌與滇南戰役
中國國防報 202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