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科技人文秀:“AI閃耀中國”
“12月28日,吳曉波頻道將與優酷聯合主辦‘AI閃耀中國——吳曉波科技人文秀’。吳老師將集中揭曉這一年‘AI大調研’的成果,併發布年度‘AI閃耀榜單’。”
文 / 巴九靈
人類或許不會用因爲AI的出現而改變基本需求,但商業會。
2月初的某一天,吳老師拿出手機,請DeepSeek推薦一家在機場附近的火鍋和酒店。10秒後,DeepSeek精準地推薦了一家火鍋店和酒店。
幾乎是下意識地,他想道,如果它能直接提供預訂鏈接,我很可能當場完成消費。
這個念頭很快成爲一場對未來商業可能性的探索:這不僅是技術變革,更是一場商業革命。
在未來的人工智能時代,那些專業型的應用App,都可能被置於一個像 DeepSeek那樣的人工智能入口之下……每一個消費者都將擁有一個AI Agent,所有的信息都在互動中產生,流量的主導權將重新回到個人手上,這個變化將是中國電商市場崩潰和重建的開始,未來三年內,現在的電商服務型App中很有可能將消失一半……
然而,在閒聊中完成購物,將對話框塑造成“店面”,不過是人工智能變革前夜的一小塊拼圖,試圖拼出全貌,仍需思維碰撞和腳步丈量。
今年,吳老師依然“在路上”,只不過行走的重心發生了些微變化,無論是在大型互聯網企業,世界級大型展會,還是製造業一線,他無一例外都會拋出一個問題:
“過去幾個月,AI改變了你們什麼?”
他得到的答案是:改變了一切。
吳老師今年走訪企業
AI全民化時代到來
在經歷了年初DeepSeek的現象級崛起後,10月18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了一個組振奮人心的數字:
今年上半年,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戶規模增長2.66億人,半年增長106.6%,總用戶規模達5.15億人,普及率實現36.5%。
生成式AI普及率破35%
換言之,每3箇中國人,就有1個人開始使用生成式AI應用。根據報告提供的畫像,他們中的74.6%爲40歲以下的中青年,37.5%擁有大專以上的學歷,是社會經濟的中堅力量。
這個數字具有里程碑意義。歷史上,任何新技術普及率突破35%,其成果就將從過去的”線性滑坡”進入到“指數增長”。2011年互聯網普及率跨過這一門檻後,微信、掃碼支付、雙十一等顛覆生活方式的創新相繼湧現。
如今,AI正以更快的速度重塑我們的生活。
DeepSeek的日活用戶從1月27日的500萬,到2月24日突破5341萬,三個月內月活逼近2億,速度與ChatGPT不相上下。
更值得關注的是,打一開始,DeepSeek就確立開源,這使得曾經各自爲戰的互聯網巨頭們幾乎清一色的選擇擁抱開放。
在DeepSeek爆火的同月,共計200多家公司宣佈接入DeepSeek,這其中,包括此前作爲對手存在的原生AI應用如騰訊元寶、文小言。
並未接入DeepSeek的原生AI應用也在後者的激發下,一方面升級了應用的使用標準,除了問答模型外,新增推理模型服務;另一方面也享受到了AI普及下的溢出紅利。
昔日第一名豆包雖然退居第二,但其活躍用戶從7523萬飆升到1.1億,而國內原生App行業規模幾近翻倍,AI原生App活躍用戶數達2.4億。
AI時代,一步慢步步慢,互聯網巨頭領銜的傳統App乘機加快了向AI轉型的進度,以頭部互聯網公司爲例,今年1月—9月共完成182次模型發佈/更新/迭代,平均每5.7天就迎來一次模型升級。
從商業模式維度看,在新晉的顛覆者試圖改變用戶習慣或另闢蹊徑時,守擂者力圖要將AI滲透到已有的模式之中,以讓更多人在熟悉的數字環境中,實現“隨手可得”AI能力。
截至目前,這一思路依然有其生命力,截至9月,QuestMobile數據顯示,AI原生App用戶規模達2.87億,而內置AI的傳統App用戶規模突破7.06億。
9月AI應用用戶規模
從陌生到習慣,“這一屆人用豆包帶娃”,“讓元寶總結文章概要”,利用“微博智搜”快速瞭解熱點新聞,甚至圍觀大模型們參加“AI實盤投資大賽”,已不再是科幻小說裏的情節,而是許多人的生活日常。
AI硬件創業浪潮迭起
軟件上颳起的AI熱潮,也在硬件領域激起漣漪。
對於中國這樣製造業基因根深蒂固的大國而言,AI不應只侷限於虛擬世界,而是要進入到現實生活的每一寸空間。
消費電子領域是最先擁抱AI的領域。
一方面,作爲最接近用戶的手機廠商,AI助手已經成爲智能手機標配,截至9月,手機廠商自帶的AI助手用戶規模達5.35億。
另一方面,其他品類如AI問答機、AI學習機、語言練習機、AI玩具、AI掛件、AI獨立終端、AI錄音筆、AI/AR眼鏡、AI耳機、AI戒指紛紛在在各大展會、衆籌網站上亮相,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全球共計117家消費級AI硬件公司,其中30%爲初創企業,80%來自中國。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的AI眼鏡
但最激盪人心的硬件,莫過於人形機器人。
今年,吳老師的行程中密集地加入了一些新面孔。
自2月以來,他穿行於深圳、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它們無一例外,都是全國人形機器人產業重鎮。期間,他密集走訪了16家人形機器人企業。
吳老師看人形機器人
在他看來,中國擁有數量最大的工程師和創業公司集羣,應用場景最廣的產業和消費市場,以及最齊備和性價比優勢的供應鏈。
過去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的專利技術數量,中國維持斷層領先。
吳老師認爲,中國在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佔據了約63%的份額,這一比例在未來相對長的時期內很難被撼動。而以此爲基礎,以兩足人形、複合人形和四足機器人爲核心表現的機器人制造,有可能成爲中國下一個十萬億級產業,比肩新能源汽車和房地產,爲中國製造業續命20年。
吳老師操控人形機器人
工業5.0:車間裏的AI革命
在吳老師最熟悉的製造業一線,AI的進程也在加速演進。
與聚光燈下的消費級AI相比,工業AI的舞臺在產業一線,在看不見的隱蔽之處。如“工業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者、美國工業人工智能中心的創始主任李傑在《工業人工智能》所言:
“過去的人工智能應用更關注從數據的視角出發,尋找數據中隱藏的關係和應用機會;而工業更需要從問題出發,是以解決問題爲導向的價值創造。”
西門子的肖松博士曾將工業領域的AI應用做了分級。
他認爲,初級的AI應用,是替代“工業肢體”,用AI承接重複性、高精度的人工操作,直接解決“人眼累、人手慢、人判斷不準”的痛點。
而進入高級階段,AI將成爲工業的“第二大腦”,主導認知、決策,核心是整合生產全環節數據,生成或輔助決策,實現“決策智能化”。
吳老師對話肖松
如今,處在不同階段,以具體問題爲導向的工業AI,正被廣泛應用在全世界最先進的工廠中,爲工業5.0的到來,打下新的製造樣板。
在海信的燈塔工廠裏,吳老師曾戴着VR眼鏡,在一個虛擬的空間裏,完成了一次簡單的焊接工作。而在西門子成都工廠,他看到那裏共計運用着上百個AI應用,其中90%都是由一線員工創造的……
吳老師學做“焊工”
未來,製造業裏的每一臺機牀、每一個設備、每一條生產線、每一個黑燈工廠、倉儲空間等角角落落都將具備像人一樣的思考計算的能力。
AI閃耀中國
明年,是“人工智能”70歲的生日。
從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的概念萌芽,人工智能行業歷經三起三落,直到2006年,傑弗裏·辛頓提出深度學習算法,李飛飛發起創建大型圖像數據集項目ImageNet。自此,算法、算力、數據三輪驅動,人工智能悄然進入引爆期。
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
隨後,2022年11月底,OpenAI發佈ChatGPT,人工智能正邁入“iPhone時刻”。2025年1月,中國的DeepSeek-R1橫空出世,全民熱議人工智能時代的降臨。
而DeepSeek更具深遠的意義在於,這一次,中國首次在人工智能領域成爲規則制定者,它正在探索一條獨特的發展路徑:爲世界提供了一種不帶價值觀、以結果爲導向的人工智能治理願景。
匯金大廈:DeepSeek的公司
未來的人工智能賽道上,中美形成的G2格局將如何演進?
這一年,吳老師還走出國門,在硅谷和波士頓,美國科技創新的兩大明珠所在地,親身體會兩國在這次人工智能變革中的不同路徑和價值觀。
而當所有的動線聚沙成塔,這一年的AI大調研也將進入尾聲。
“人形機器人會是下一個萬億產業麼?”
“AI‘三要素’,中美分別處於怎樣的格局?”
“中國正在發生工業5.0革命了嗎?”
“AI時代,我們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和價值觀?”
12月28日,吳曉波頻道將與優酷聯合主辦“AI閃耀中國——吳曉波科技人文秀”。這是一場大型的現場秀和直播活動,屆時吳老師將集中揭曉這一年“AI大調研”的成果。
同時,在現場將呈現中國AI產業界衆多的智能軟件和智能硬件成果,吳老師將發佈年度“AI閃耀榜單”。
這場由AI驅動的商業變革纔剛剛開始,而我們已經站在了起點之上。想象未來的最好方式,是把它創造出來,吳老師希望將每一個他所挖掘到的未來閃耀點,呈現給所有朋友。
歡迎你來。
本篇作者 | 和風月半 |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主編 | 何夢飛 | 圖源 | 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