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2026年高考!教育部發通知,首次系統性規範綜合評價招生
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對做好2026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工作進行部署。具體內容如下——
通知要求,各地各有關高校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動計劃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強黨對招生工作的領導,推進特殊類型招生規範化建設,健全有效監督機制,牢牢守住安全平穩、公平公正底線。
通知要求,要構建多主體共同參與的管理監督體系。有關高校要落實招生主體責任,將考試招生工作納入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清單,認真研究審定相關招生辦法,制定完善相關監督措施及內控機制,確保招生規則公開透明、操作辦法明確規範。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招生考試機構加大對屬地高校特殊類型考試招生工作的統籌和指導,加大對校考組織等方面的監管力度,督促高校嚴格執行有關規定要求。各地和有關高校要認真執行高校招生信息公開制度,暢通社會監督舉報渠道,做到“接訴即辦”,及時回應處理各種問題。
通知強調,要建立完善選拔、培養、評價一體化機制。各地和有關高校要緊緊圍繞人才培養定位,持續優化考覈方式和內容,不斷完善多維度的考覈評價標準,提高選拔質效。有關高校要統籌謀劃人才選育工作,加強選拔與培養銜接,制定專門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強化資源配置和核心育人要素建設。要聚焦選才育才成效,開展長週期跟蹤監測評估,提高人才供需適配度。
通知指出,要強化考試招生制度建設和規範管理,嚴格考試報名資格審覈,優化考評機制建設,加強命題專家庫、評委專家庫建設,嚴格落實考評人員迴避制度、“黑名單”制度。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賦能,提升招考信息化水平。加大正面宣傳引導,主動做好信息發佈、考生提醒、諮詢服務等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本地區藝術體育等培訓機構規範治理,嚴厲打擊培訓機構組織考試作弊、干擾考試秩序等違規違法行爲。
教育部有關部門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請簡要介紹下《通知》出臺的背景。
普通高等學校(以下簡稱高校)特殊類型考試招生是高校考試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考試招生制度的重要舉措。做好高校特殊類型招生工作,對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科學選拔人才、維護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義。
爲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及《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部署要求,進一步完善和規範相關特殊類型招生工作,教育部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通知》,指導各地各高校切實落實主體責任,堅持以問題爲導向,紮實推進特殊類型招生規範化建設,建立有效監督機制,牢牢守住安全平穩、公平公正底線。
二、《通知》中的特殊類型招生主要有哪些?
《通知》中的特殊類型招生主要包括藝術類專業招生、高水平運動隊招生、保送生、綜合評價招生四類,其他特殊類型招生工作另文部署。
三、高校開展藝術類專業招生工作,有哪些新要求?
高校藝術類專業招生實行“文化素質+專業能力”的考試評價方式,文化素質使用高考文化課考試成績,專業能力使用藝術類專業考試成績。藝術類專業考試包括省級統考(含省際聯考)和高校校考,根據不同藝術類專業人才選拔培養要求實行分類考試。《通知》在《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學〔2021〕3號)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藝考專家評委管理細化了工作要求。
一是設定考前輔導“禁區”。明確要求開展特殊類型招生的相關高校及其內設學院(系、部等)、教職工不得組織、參與或自行開展相關考前輔導、應試培訓。
二是嚴格藝考評委管理使用。要求高校嚴格落實考評人員迴避制度、“黑名單”制度,以及考生、考場、評委隨機編排的“三隨機”工作機制,原則上邀請校外評委比例應達到一半以上,降低考生與評委勾連風險。
三是建立藝考評委專家庫。將參與省級統考、校考的評委全部納入專家庫進行統一使用管理。一旦發現評委存在可能影響考試招生公平公正行爲,堅決嚴肅查處並納入“黑名單”,相關人員不得再承擔藝術類專業省級統考、校考評委工作。
四、高校開展高水平運動隊招生,有哪些工作要求?
高水平運動隊招生採取“文化考試+專業測試”相結合的考試評價方式,文化考試成績使用高考文化課考試成績,專業測試實施全國統考,統一採用體育總局組織的相關體育專項考試。《通知》依據《教育部 國家體育總局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規範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學〔2021〕2號),對高水平運動隊招生工作細化了四方面要求。
一是合理確定招生項目和招生計劃。要求高校要在奧運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項目範圍內,按照教育部評估確定的項目,根據本校運動隊建設規劃,合理確定運動隊招生項目和各項目招生計劃。高校運動隊年度招生計劃原則上控制在學校上一年度本科招生計劃總數的1%以內。
二是嚴格報名及資格審覈。2026年,符合生源省份高考報名條件,獲得國家一級運動員(含)以上技術等級稱號者可報考相關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招生。2027年起,獲得國家一級運動員(含)以上技術等級稱號且近三年在體育總局、教育部規定的全國性比賽中獲得前八名者方可報考。高校要加強考生報考資格審覈,重點加強對考生運動員技術等級證書的核驗。
三是合理設置文化課成績錄取要求。高校要按照本校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要求,合理確定本校高水平運動隊錄取考生文化課成績要求。部分“雙一流”建設高校對考生的高考文化課成績要求須達到生源省份普通類本科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其他高校對考生的高考文化課成績要求須達到生源省份普通類本科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80%。
四是嚴格招生錄取程序。高校要嚴格按照有關要求確定並公示本校專業考試合格名單、入圍考生名單,根據入圍考生填報的志願和體育專業測試成績擇優錄取。在錄取考生中,高考文化課成績不低於高校相關專業在生源省份錄取分數線下20分的考生,可錄取至對應的普通專業;其餘考生限定錄取至體育學類專業。
五、高校保送生工作有什麼新要求?
根據教育部等部門有關規定,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集訓隊成員、部分外國語中學推薦的優秀學生、公安英烈子女、退役運動員等人員具備高校保送資格。高校可按照招生政策規定從上述人員中招收保送生,其中公安英烈子女按有關規定只能保送至公安類院校。《通知》進一步對保送生工作提出了規範性要求。
一是明確保送生必須經過考覈。要求有關高校根據辦學定位及相關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嚴格制定保送生考試工作方案,精心設置保送生考覈內容及錄取標準,不得簡單以提交材料審覈代替線下考覈。
二是規範奧賽保送的專業範圍。爲更好服務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進一步明確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保送生原則上應錄取至與學生獲獎的學科競賽相對應的基礎學科專業,在學期間不允許轉專業。
三是嚴格外國語中學保送專業範圍。高校招收外國語中學推薦保送生要繼續加大向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發展所需語種專業及國家急需緊缺語種專業傾斜力度。除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外交學院可招收少量英語專業保送生外,其餘高校均應安排除英語以外的小語種專業招收保送生,且相關學生入校後不得轉入小語種以外的專業。
六、高校綜合評價招生有哪些規範性要求?
爲深化高考綜合改革,前期部分省份和高校開展了綜合評價招生試點,探索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考試招生模式。爲加強對地方和高校的工作指導,《通知》首次對綜合評價招生工作進行了系統性規範。
一是優化招生工作定位。要求高校圍繞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安排相關急需緊缺專業以及高校優勢特色發展的“冷門絕學”、一流學科專業開展招生。相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對屬地內試點高校綜合評價招生專業進行審覈備案。
二是建立試點評估機制。有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招生考試機構負責指導屬地內試點高校做好綜合評價招生工作,認真核定高校綜合評價招生工作辦法。要建立試點成效評估機制,對於選拔培養質量不高的試點高校,及時調整退出。
三是嚴格考試招生程序。要求高校進一步強化考生報名、考試組織、試題命制、招生錄取等各環節、全流程規範管理。明確試點高校原則上在高考後組織開展考覈測試,加強對學生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和思維品質的考查,淡化學科競賽導向。鼓勵有關高校結合專業人才培養要求,逐步提高高考文化課成績佔比,優化對高考各科成績的使用。
七、如何加強對特殊類型招生的監督管理?
《通知》提出要構建多主體共同參與的管理監督體系。
一是落實招生主體責任。要求各有關高校堅決落實主體責任,進一步加強黨對考試招生工作的領導,學校黨委常委會要專門研究審定包括章程、方案、細則等在內的相關特殊類型考試招生辦法。
二是完善高校內控機制。堅持“集體議事、集體決策”。進一步健全校內“大監督”協同工作機制,在校級層面統籌開展特殊類型招生工作,明確校內各職能部門工作責任,不得將特殊類型招生考試下放至院系組織開展。加強對考務工作人員的教育管理監督,開展經常性紀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加大對違規違紀問題的查處和曝光力度。
三是履行屬地監管責任。各省級高校招生委員會落實屬地監管責任,認真核定高校特殊類型考試招生工作辦法,加大組織巡查和監督力度。
四是暢通社會監督渠道。各地和有關高校要及時公開公示有關信息,主動接受監督,未按要求公示的考生一律不得錄取。暢通社會監督舉報渠道,做到“接訴即辦”。對在報名、考試、錄取等各階段接到的信訪舉報,及時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