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新人,《文學的故鄉》,流量與青年寫作……本週文藝真精彩

來源: 更新:

▷大咖雲集,第十屆北京十月文學月舉辦。“人民藝術家”王蒙,以及阿來、麥家、劉亮程、陳彥、歐陽江河、白燁、劉慶邦、關仁山、範小青、範穩、石一楓等作家、詩人、評論家齊聚現場。其中,阿來在題爲“文學向未來”的演講中提到,面對技術的快速迭代,文學應堅守對人性的洞察與對生命的關懷。麥家以“文學擁抱生活”爲題,探討作家如何從紛繁現實中提煉人性真諦。他借海明威筆下的“豹子”意象,指出作家應勇於挑戰情感與精神的極限。劉亮程則分享了關於“大地上的文學”的理念。他表示:“文學可以有一萬種虛構,但只有一種真實——那就是大地,以及大地上生生不息的人們。”

▷流量正綁架着青年寫作嗎?北京十月文學月系列活動之“難度與可能性:青年寫作的創新問題”論壇近日舉辦。當前青年寫作正面臨複雜多變的語境挑戰,《當代》主編徐晨亮指出當下文學傳播生態的複雜性:“我們被那麼多情緒支配着,很多人看似在討論文學,其實並未真正觸及文學本身。”他認爲,文學出版應該回歸對文本價值的專注,而非被流量綁架。《十月》主編季亞婭同樣分析了當下青年作家出場方式的變化,如流量的前置性影響、創意寫作學院派寫作的大量湧入等。《花城》副主編杜小燁認爲除流量焦慮外,青年人還面臨着在文學傳統中難以找到個人聲音的焦慮。《收穫》主編鐘紅明則強調堅持的重要性,認爲青年作家不應急於獲得肯定,真正的熱愛比外部認可更能支持長遠創作。

▷第四屆“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計劃·年度特選作家”名單揭曉。周宏翔、林爲攀、顧拜妮三位青年作家入選。“新大衆文藝·北京創作計劃”發佈。首期入選作品包括王柳雲的長篇小說《君遷》、小海的詩集·攝影集《溫榆河上的西西弗斯》、李祿璐的報告文學《青年醫生》、林遙的長篇小說《大明邊牆》、阿依努爾的非虛構作品《單身母親日記》,以及六個葫蘆的網絡小說《時停起手》。

▷範小青長篇小說《江山故宅》新書發佈會舉辦。範小青表示,這本書圍繞“老宅的失蹤”成文,“主人公‘我’是一個建築專家,離家多年後回到故鄉,在做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得知消失多年的老宅可能還在,由此引發的故事。沿着這條線,我想寫的是中國民間無論大戶人家還是普通百姓,浸潤在傳統裏的誠信、忠義。”談起自己的寫作,範小青說道:在20世紀80年代,她第一次走進蘇州的狀元府,推開那扇門,見到了從古代到現代蘇州的老街、小巷,從此便沉浸在文字與文化的世界之中。“我到現在也沒走出來,還是興致勃勃地在裏面走着。”

▷《文學的故鄉》第二季來啦!新一季讀者將跟隨韓少功、張煒、葉兆言、翟永明、劉亮程、莫言6位作家回到文學現場。《文學的故鄉》導演張同道表示:“第二季的拍攝延續了第一季的特徵,鏡頭跟着作家回到故鄉。但這一季遠不止於紀實,最重要的是我們想把文學性拍出來。”“我們想用影像告訴大家,文學是如何發生的。”

▷劉楚昕長篇小說《泥潭》研討會舉辦。《泥潭》自上市以來,銷量已近80萬冊,併入選多個文學榜單,可謂今年的現象級作品。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吳義勤指出《泥潭》的出版啓示我們思考應怎樣發現和培養青年作家,應如何擴大文學作品的市場,找到更多的讀者。劉楚昕在現場感謝了大家的支持,他說:“文學從未遠離大家,我們心中都懷着對文學的憧憬。在這個時代,文學以各種各樣的形式給我們帶來慰藉,也令我意識到文學不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治癒,不僅在治癒讀者,也在治癒作者。”

▷2025年寶珀理想國文學獎揭曉,青年作家遼京憑《白露春分》摘得首獎。頒獎詞寫道:“在日光與暮色的交互中,將家事、人倫、世相諸多社會因素,融入感觸叢生、故事層出的成長,從各自的處境、活法到整體的生命態度,《白露春分》給出了這一代作家深情、沉實而又堅毅、通透的文學表達。”遼京在感言中表示:“這本小說其實不是我第一次寫長篇小說,但是對我來說,我願意把它看作是自己第一部真正的長篇小說,它來自我的生活,跟我的童年、家鄉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