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斯諾克世界Top16中唯一的00後,斯佳輝在喧囂和沉寂中成長
斯佳輝的微信名爲Ease,寓意“放輕鬆”。那是他六年前,初到英國開啓職業巡迴賽時爲自己所取的名稱,更成爲他一路走來的最真實期許。
2023年,年僅20歲的斯佳輝以黑馬之姿闖入世錦賽四強,承載起外界對中國斯諾克下一位新星的所有期待。時至今日,多數對於他的報道仍停留於那個時候。
兩年間,斯佳輝在喧囂與沉寂中完成了一場漫長的心態修行。如今不過23歲的他,已褪去被外界雜音裹挾的青澀。曾經的壓力與焦慮早已消散,沉澱下的是一份與年齡不符的從容與篤定。
世錦賽四強之行牢牢記住了教訓
2023年斯佳輝成爲史上首位殺入世錦賽四強的00後
兩年前的克魯斯堡劇院,世界排名僅第80位的斯佳輝,從資格賽一路突圍,連續淘汰墨菲、米爾金斯、麥克吉爾等名將,成爲史上首位殺入世錦賽四強的00後,從此成爲中國斯諾克的新希望。
斯佳輝的驚豔其實並非“一戰成名”,而是經歷了一段漫長的蟄伏期。在此之前,斯佳輝遵循着大部分中國斯諾克選手的軌跡——11歲時和父親南下東莞,過着每天從早到晚只有檯球的生活。
2019年,尚未年滿17歲的斯佳輝通過Q School(世界斯諾克巡迴賽爲業餘選手提供的職業資格晉級賽)的考驗獲得職業資格。但與所有初入職業賽場的年輕人一樣,缺乏比賽經驗、心態起伏、與頂尖選手存在實力差,讓他屢屢碰壁。
2021年,降爲業餘球員的結果並不意外,但斯佳輝沒有因此消沉:“其實現在回想起來,降級很正常。當時我的球技不夠成熟,還需要磨練。我只是打了兩年,還很年輕,還有很多機會。”
2023年世錦賽半決賽“崩盤”的失利成爲斯佳輝職業生涯最深刻的教訓
降級後該何去何從?斯佳輝決定留在英國繼續征戰。憑藉在Q School替補排名第三的身份,2021-22賽季他以業餘球員身份替補參加了幾乎所有職業賽事。“挺幸運的,當時職業賽名額有空缺,所以能替補參賽。我打了很多業餘和職業交替的比賽,收穫特別大。”
那一年的“替補生涯”,成爲其成長路上的重要養分,也讓他領悟到“贏球才能建立自信”。也正是在那一年的英錦賽,被斯佳輝爆冷擊敗的墨菲,在賽後脫口而出的那句“業餘選手不應和職業選手同場競技”引發了巨大爭議,這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位年輕的中國選手已經具備與頂尖球員抗衡的實力。
如今回望兩年前的那場世錦賽,斯佳輝的記憶並未停留在自己創造的歷史,反而牢牢記得被戲劇性翻盤的半決賽,這也是他職業生涯中最深刻的警鐘——在14比5手握巨大領先優勢的情況下,斯佳輝連輸11局,最終不敵佈雷切爾。“那場比賽至今我無法忘記。領先時絕不能太浮躁,更不能提前琢磨輸贏後的事。正是雜念太多,才讓勝利從手邊溜走。”
“一戰成名”後經歷漫長修行
“當時能進四強是因爲自身狀態特別好,其實真實水平還沒穩定到達那個高度。認清現實,繼續踏實練球。”未能更進一步的遺憾,化作前行的動力。但和所有“一戰成名”的選手一樣,斯佳輝緊接着要面對的,是與外界的紛擾共處。
2023年世錦賽四強的亮眼表現,給斯佳輝帶來了空前的關注度,也帶來了無形的壓力。一夜之間,他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交平臺瞬間湧入數十萬粉絲,原先冷清的評論區裏,有人爲他加油打氣,也有人“指點江山”。
外界的讚譽與質疑、對冠軍的期待,曾讓斯佳輝陷入深深的困擾。此後的沉寂期裏,他真切體會到壓力的重量。“沒名氣時沒人關注,贊助也少;被關注後,就得接納各種聲音。”他曾因網上的惡評感到不適,也曾擔心後續表現會讓外界失望,“突然打出那麼好的成績,如果後面表現差,肯定會讓人失望。大家都希望我拿冠軍,我也認爲自己可以打得更好。”
“雖然道理很簡單,但有時還是會忍不住上網看,心裏也會不舒服。”面對壓力,斯佳輝經歷了一場漫長的心態修行。修行的起點是家人與朋友的開導,也是自我的覺醒,“我爸勸我少看網上評論,真正爲我好的朋友也會告訴我不用在意。但做起來很難,只能一直給自己心理暗示,別在意太多。”
如今歷經兩年沉澱,斯佳輝學會了過濾外界雜音:“現在我已經能很好地應對這些了,心態也變好了很多。只有自己心裏清楚究竟打得好不好。我就當他們不存在。贏了不用看別人怎麼誇,輸了也不用糾結別人怎麼罵。”
用成績吸引外界對斯諾克的關注
卸下職業選手的光環,斯佳輝在英國的生活簡單而真實。在謝菲爾德住着兩室公寓,速凍餃子是最常喫的簡餐;閒暇時喜歡追英雄聯盟的比賽,偶爾去歐洲短途旅行;練球不再追求時長,而是注重手感保持與心態調整。
世錦賽四強不是曇花一現,在2023-24賽季和2024-25賽季中,他穩步提升,先後闖入德國公開賽、武漢公開賽決賽,成爲世界前16名選手中唯一的00後。
斯佳輝獲得2024年武漢公開賽亞軍
征戰職業巡迴賽六年,斯佳輝對自身的認知愈發清醒,也對中國年輕球員的處境有了深刻的理解。“其實和其他前16名的選手比,我在職業賽場待的時間最短,防守、經驗、穩定性、心態都不如他們,還是得向他們多學習。”他坦言,中國年輕人與世界頂尖選手的差距,不僅在技術細節,更在於心態根源,“中國年輕一代平時練球都很刻苦。其實核心問題在自信心。如果關鍵場次能頂下來,心態就會往上走,之後就能贏更多排名比自己高的選手。所以要靠自己扛住關鍵場次。”
斯佳輝過去數年的成長,也是中國斯諾克新生代的縮影:目前世界排名前32名球員中的四位00後選手均來自中國(斯佳輝、雷佩凡、吳宜澤、袁思俊),越來越多的中國球員能闖入排名賽八強甚至四強。
在斯佳輝看來,前些年中國選手能闖進排名賽十六強就被視作亮眼成績,如今中國新生代球員已有了集團的優勢,“中國選手難打”成爲國際賽場的共識。“中國選手進決賽次數越多,項目關注度越高,收到的贊助越多,我們這個羣體的處境也會越好。”
但在職業巡迴賽的光鮮背後,是中國斯諾克難以掩蓋的發展困境——在國內球房裏,中式檯球桌遠多於斯諾克球檯;國內大型斯諾克賽事寥寥,而且獎金微薄;項目觀賞性門檻高,導致受衆有限。斯佳輝坦言“這個現狀短時間內難改變”,而球員們能做的“是用成績吸引關注,讓更多人看到斯諾克的魅力”。
(本報南京11月2日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