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文化“圈粉”年輕人!這場論壇爲張堰古鎮更新“添動能”

來源: 更新:

11月1日,以“解碼南社時代精神,賦能張堰古鎮更新”爲主題的2025南社論壇在金山張堰鎮社區學校舉行。各界賢達齊聚一堂,共同開啓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回溯南社激揚文字的光輝歲月,探尋其精神遺產在今天的生動迴響,爲張堰古鎮的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注入新動能。

活動現場,在張向暉鎮長、復旦大學資深教授葛劍雄、南社後期主任姚光之子姚昆遺先生、金山區博物館黨支部書記張矱顥的見證下,“南社人物和書目徵集計劃”正式啓動。該計劃旨在廣泛收集南社相關人物信息與作品書目資料,豐富南社文化研究素材,爲傳承和弘揚南社精神提供堅實的史料支撐,推動南社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南社的首份重要文獻《南社啓》正是由創始人之一高旭於1909年在張堰的“萬梅花廬”寫成,此地距本次論壇會場僅百米之遙,凸顯了張堰與南社深厚的歷史淵源。

論壇設置的表彰環節,向中僑職業技術大學等院校的南社學生推廣大使代表、張堰鎮南社文旅友好家庭代表,以及長寧區墨緣書畫社等銀髮合作社團代表頒發紀念證書,凝聚社會力量,編織南社文化保護與傳承網。發言環節,復旦大學葛劍雄教授以《從南社出發:看見金山,發現張堰》爲題,剖析南社與金山、張堰的文化地理關聯,解讀當地歷史價值與人文魅力。紀念環節中,在金山區博物館館長餘思彥主持下,姚光之子姚昆遺等嘉賓追憶南社先賢與張堰圖書館的過往情緣;現場還舉行圖書館百年紀念儀式,重新展示藏書印章,陳列迴歸的舊藏,張堰鎮副鎮長羅志成等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青春的氣息爲古老的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僑職業技術大學的學生代表,同時也是首批南社學生推廣大使,爲論壇帶來了南社先賢高燮描繪家鄉張堰的竹枝詞表演,以青春之聲傳頌古典韻致,展現了南社文學的生命力。

思想在碰撞中迸發火花。緊隨其後的兩場圓桌論壇,分別從不同維度探討了南社精神的當代實踐。以《傳承南社文脈,賦能新時代張堰古鎮發展》爲主題深入交流南社精神對張堰古鎮發展的具體賦能路徑,第二場圓桌論壇則圍繞《創意邂逅鄉村,如何用創新和創業點亮張堰》展開,探討創意與鄉村融合的可能,爲張堰古鎮發展提供新思路。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