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會晤後,局勢明朗了!前段時間還囂張的荷蘭,如今淪爲笑柄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中美兩個國家從韓國結束了高規格的會晤以後,大多數國家才鬆了口氣。
美方在關稅和出口管制上做出讓步,傳遞出緩和的信號,資本市場的情緒立刻回溫,許多人開始賭局勢往穩的方向發展。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笑着離開談判桌。
圖| 荷蘭首相斯霍夫
荷蘭的困境逐漸顯現出來,荷蘭既得不到美國的承諾,又看不到自己的退路。
9月30日,荷蘭政府宣佈接管芯片企業安世半導體,給出的理由是威脅國家安全。這家企業背後有中資控股,消息立刻就在歐洲流傳開來。
然而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有消息人士稱,在這一行動背後,有美國官員不斷來訪,並給予提示。荷蘭認爲這條路雖然很險,但是有人撐腰,再難也要挺過去。
可惜風向轉得太快,中美在韓國的談判,談到出口管制最敏感的部分,9月底的“50%穿透性規則”就是其中之一。
圖| 安世半導體
這項規則的初衷,就是不讓被制裁實體靠持股超半的子公司來規避限制。
看上去很周全,其實是一刀切,被刮企業劇增,風險外溢,美方盤算的是堵漏,中方回應的是對等。雙方在管制名單,稀土政策上你來我往,和氣啓動慢,火氣降得慢。
10月9日,中國商務部更新了最新的稀土出口管制範圍,在原有8種的基礎上增加了5種稀土元素,對於應用於半導體與國防用途的磁體加工技術也進行了嚴格限制。
歐洲一聽,就開始焦慮起來,中國在稀土開採這一環佔了70%的份額,在提煉這一環佔了90%的份額,在磁體制造這一環佔了93%的份額,因此這一管控對歐洲影響非常大。
圖|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這個時候再看荷蘭就有點尷尬。它手裏的安世半導體沒封測能力。
中國斷供封測之後,歐洲自己搞的產業鏈根本拼湊不出完整的芯片流,汽車生產線開始減速,工人們站在流水線旁邊乾等,德國,日本,美國的汽車廠也紛紛宣佈停產。
全世界的汽車供應鏈都受到影響,11月中旬,磁體出口量比兩個月前少了75%,汽車行業受到嚴重的打擊。
風暴來臨的時候,荷蘭政府的電話響個不停。車企、貿易協會、技術聯盟想知道誰斷供了。
荷蘭官員想將錯誤推給美國,但是美國卻與中國握手作別。特朗普想表現出強硬的樣子,不過必須承認,拔劍很容易,收劍很不容易。
圖| 美國總統特朗普
事情搞砸了的特朗普第一時間先甩鍋,再強調我是推動世界穩定的人。
荷蘭國內也開始有了不同的聲音,國內的議員吵翻了天,有的議員講到國家安全,有的企業家講到供應鏈,有的工會講到就業崗位。
歐洲的媒體也不含糊,開始質問荷蘭。
爲什麼沒有做獨立評估就接管了安世半導體?不和產業鏈上下游溝通?信美方暗示當護身符?荷蘭不敢回答。
與此同時,美方對於“50%穿透性規則”也變得放寬起來。美國覺得這個政策傷害太大,甚至傷害到盟友。規則是堵漏洞的,卻被做成刺向友誼的尖刀。
圖| 美國總統特朗普
美國那邊的高層在韓偷偷改變主意,又說“要避開誤傷”。說的輕鬆,落到了荷蘭頭上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
再看中方的心態,不急不躁。稀土,磁體,封測,結構性抓手,技術鏈與供應鏈的平衡是一張棋盤。
斷一條,不會倒,但斷幾條,歐洲的汽車工廠就像從鏈條上掉下來的齒輪,光滑,精密,但沒有了動力。
荷蘭官員此時只能不斷向日韓、美德車企解釋。
荷蘭慢慢感到自己被夾在中間。再強硬下去,車企要罵,議會要吼,選民要背棄。轉向妥協,中方會問出嚴厲的問題,要對方解釋,要對方賠償,要對方重新建立起信任。
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
這時候再看看特朗普的態度,在遇到失敗的時候,他都是習慣讓別人來背鍋,從來都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
盲目跟風的人就會忘記這一點,美國的外交手段就是喜歡讓盟友幫它建模,讓別人承擔風險。
荷蘭這次被選中,因爲它作爲小國可以被特朗普輕易拿捏。
中美談完了,路還長,但先穩住。大多數國家都鬆了口氣,因爲它們知道,在這個體系下,忍一忍,拖一拖,談談,總還有迴旋的餘地。荷蘭卻站到了風口,接受這一切的影響。
圖| 荷蘭首相斯霍夫
它面前的路很明瞭,認錯或者硬撐,兩條路一條都不好走。
工業鏈抖動的時候,責任不會消失,只會轉嫁。
荷蘭成爲笑柄,不是因爲荷蘭人很蠢,而是因爲看錯了對象,看錯了時間,看錯了籌碼。
在大國之間的檔口上,任何一個沒有獨立判斷的國家,都有可能成爲下一個笑料。
參考資料:
1.《紛爭升級!安世中國怒斥荷蘭安世“散佈不實信息、干擾經營”》2025-10-23 19:48 | 來源:中國經營報
2.《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再升級 全球產業鏈安全邏輯重塑》2025-10-23 09:48 | 來源:中國工業報
3.《安世半導體事件正在引發全球汽車供應鏈危機》2025-10-23 16:02 |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