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會晤後,特朗普慌了,在空軍一號上下令:重新啓動核試驗

來源: 更新: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10月30日,釜山會晤後,特朗普的回程專機還未降落,在空軍一號上,迫不及待地在社交媒體上發話了,特朗普下達命令,“戰爭部”立刻開始核武試驗。

圖| 美國總統特朗普

不是說的,這是個命令。這也成爲美國自1992年以來,時隔多年重新啓動核試驗。消息一出,安全圈被震。

不少美國國會議員第一時間站出來反對。他們覺得,這樣的做法會打破美國幾十年來對其他國家作出的核裁軍諾言,而且還會加重全世界的核緊張情況。

但特朗普毫不在意,他給出的理由很簡單,中國在覈領域的進展“快得驚人”,美國得跟上。

特朗普很焦慮,因爲覺得中國崛起經濟、科技的同時也挑戰了美國一直以來絕對的優勢,戰略威懾。

美國所掌握的情報顯示,羅布泊的核試驗基地最近幾年的動作不斷。

圖| 羅布泊實驗基地

從2020年開始,從衛星照片中可以看到,在這個地方進行了很多的活動,甚至有美國專家認爲中國可能進行了“超臨界”的核試驗,這種試驗不會發生爆炸,但是可以驗證武器的設計。

中方對此沒有公開表態,倒是讓人猜測得更多。

而此時俄羅斯剛剛完成了一輪新型核武器的試驗,普京親自站臺宣佈成功,同一週中美又完成了釜山的這次百分鐘會談。三方在覈力量方面的一舉一動,態度,近乎是同頻的。

特朗普擔憂的背後還有一個背景,美方智庫認爲中國核戰略正在變化

過去的幾十年,中國一直採取“最低威懾”,也就是隻維持夠自己用的核彈頭數量。

圖| 俄羅斯普京

但是近些年來,這一方針逐漸變成“有限威懾”體系,重點在於加強第二次打擊能力。這說明中國如果戰略態勢改變,不再只是有幾顆核彈保命,而是能有報復手段。

再說第二條線,朝鮮不停地射遠程導彈,韓國準備造核潛艇,俄羅斯擺出新型洲際導彈。

這時候特朗普提出“對等測試”,也不是隨便說說的,而是爲了給下一輪核博弈做好準備。他不能看着其他國家去試,自己停在原地。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戰略威懾不能丟。據數據表明,美國每年平均維持一個核彈頭要花費1160萬美元。而一枚核武器的完全更新,就是上億美元。

圖| 美國曾進行海上核試驗,核試驗爆炸

這也是爲什麼核測試在美國國內始終是個敏感話題,花出去的錢跟流水似的,國外名聲也不好聽。

但中國的態度是明確的。核武器從來不是競賽的工具,也不是用來“嚇唬人”的玩具。中國認爲核武的價值在於威懾而非數量。

有足夠毀滅的能力,就足夠讓對手冷靜,不需要堆到幾千枚。

幾年前,中國在公開的文件裏寫得清清楚楚,就是說,不管是300枚還是3000枚核彈,對於地球來說,效果都一樣。

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

這句話本來的意思是叫美國不要拿核武來說事,也是在告訴全世界,不理智的核擴張不會帶來安全,只會帶來不安。

所以中國至今沒有加入《禁止核武器條約》並不是因爲中國放棄了裁軍的理念,而是中國對條約中的一些脫離現實的要求持有保留態度。中國一直強調裁軍要同全球戰略平衡掛鉤,不是由某國來決定。

也展示了悖論,美國嘴上說裁軍,可是卻開始重新核試,中國喊着反對核競賽,但自己卻提高了自己的核能力。

但動機不一樣,前者是維護霸權,後者是安全自保。

圖| 中國“東風-61”陸基洲際導彈

從資金投入上來說,中國的核戰略也比較剋制。

美國有上千枚核彈,年投入上百億美元。俄羅斯也是如此,但是中國從來都不追求規模,中國一直在持續推進核武器系統的現代化,性能可靠,技術先進,真正做到“少而精”。

再說中美會談本身。中美在釜山會面,這是兩國關係解凍,不過不能說中國就同意美國設定的框架。中方在會後也沒有改變自己的核政策,仍然堅守着“不首先使用”的底線。

美國要擴充也好,要測試也罷,都不會改變中方的節奏。這是一種自信,也是一種戰略穩定的表現。

圖| 美國總統特朗普

特朗普把中方送上車的時候,或許就察覺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靠增多核彈數目不能阻止一個國家興起。

中國不會在覈武器競賽裏陪跑,但這不阻礙它在全世界的安全局勢裏變得越發關鍵。

如果真有哪一天中國“追上了”,恐怕不是彈頭的數量,而是戰略的自主。

參考資料:

1.《特朗普宣佈美國將重啓核試驗 民主黨議員誓言阻止》2025-10-30 17:55 | 來源:財聯社

2.《俄官宣“末日魚雷”完成核動力試驗》2025-10-31 11:06 | 來源:環球時報

3.《特朗普下令重啓美國核試驗,外交部回應》2025-10-30 17:35 | 來源:中國青年網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