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連斯基宣佈出口武器裝備,菲律賓是頭號買家,不給中國面子了?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澤連斯基在聯合國大會上的發言,引起不少國家的側目。他在會上高調宣佈,烏克蘭將向全球出口“經過實戰化檢驗”的武器裝備,並用一種近乎推銷的口吻,展示了烏克蘭軍工產品的“戰地出身”。這番言論背後,不只是爲了造勢,更透露出烏克蘭如今所面臨的困境。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
從2022年衝突爆發以來,烏克蘭軍費如山壓頂。彈藥持續消耗、西方援助縮水,再加上特朗普不斷對外強調“援助烏克蘭不是捐贈,而是借款”,讓澤連斯基不得不換個思路籌錢。軍火出口,於是成了這位總統急於推動的“創收項目”。
美國總統特朗普
而這項計劃並非倉促決定。據路透社披露,澤連斯基已要求國防部制定一項“受控武器出口戰略”,將在兩週內出臺。這項戰略的原則明確:先滿足前線需求,再考慮出口。他不希望武器出口影響到烏軍當下的反攻行動,但也不能無視軍工產業的資金飢渴。
美國路透社
就這樣,一邊打仗,一邊賣槍,成了烏克蘭如今最現實的路徑。更令人玩味的是,這筆軍火生意的第一位客戶,不是歐洲鄰國,而是遠在東南亞的菲律賓。
早在2023年6月,澤連斯基就訪問過菲律賓,與馬科斯總統達成加強安全合作的意向。雙方對話後並未公佈具體協議,但如今看來,那次接觸早已爲之後的軍售埋下伏筆。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
根據烏克蘭駐菲律賓大使的說法,雙方正在磋商一項軍事合作備忘錄,計劃在2025年底前正式簽署,內容涵蓋無人艇採購與聯合制造。
值得注意的是,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買賣”。烏克蘭主動向菲律賓提出,未來可在馬尼拉設立合資廠房,開展Magura V5等海上無人艇的聯合生產。這意味着,烏克蘭不僅要賣產品,還想借東南亞跳板擴大軍工影響。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Magura V5並非普通裝備,它在俄烏戰場的名聲並非浪得虛名。這種無人艇造價約爲27萬美元,最長航程800公里,能以42節高速滑行,還具備自主通信與導航能力。相比起大型艦艇,它成本低、部署快、突襲力強,特別適合中小國家“以小博大”的戰術需求。
Magura V5無人艦
菲律賓之所以對烏克蘭無人艇感興趣,也不是一時衝動。菲律賓海軍力量薄弱,面對複雜的南海局勢,急需尋求“非對稱作戰”手段。烏克蘭在黑海使用無人艇攻擊俄艦的案例,爲菲律賓提供了可參考的模式。正因如此,馬科斯政府希望引進這類裝備,提升海上突襲與防禦能力。
烏克蘭方面也樂見其成。澤連斯基迫切需要訂單,而烏克蘭軍貿系統已有成熟通道。Ukrspecexport和SpetsTechnoExport兩家國有企業分工明確,一家負責軍品出口,一家主打國際合作與技術對接。此次與菲律賓的談判,也正是由這兩家企業牽頭推動。
烏克蘭Ukrspecexport公司
不過這場交易,也不是沒有隱憂。南海海況與黑海有天壤之別。烏軍之所以在黑海得手,很大一部分是因爲初期俄軍防禦薄弱、海域相對封閉,而無人艇適合進行小範圍、突襲式攻擊。換到南海,海域遼闊,風浪複雜,無人艇的續航、隱蔽性和抗干擾能力都要接受考驗。
南海海域
不僅如此,無人艇對通信中繼的依賴,也容易遭到電磁干擾。一旦通信鏈路中斷,這類設備就成了“水上木頭人”。俄軍已開發出無人機巡邏、岸基幹擾、艦炮攔截等多種應對手段,壓縮了這類武器的生存空間。如果菲律賓想在南海使用這些設備,必須先考慮是否具備足夠的配套戰術體系。
換句話說,非對稱武器再厲害,也得選對戰場、配好戰術。否則,換個水域,可能就成了“橘生淮北爲枳”。
儘管存在爭議,澤連斯基的戰略方向已經擺明。他一邊在戰場上應付俄軍壓力,一邊在國際上開啓軍火貿易,通過出口“實戰產品”回籠資金,反哺本國軍工產業。聯合國大會上的發言,不過是敲響了烏克蘭軍貿全球化的第一鑼。
聯合國大會
對菲律賓而言,引進烏克蘭裝備既是戰術考量,也是外交姿態。在美菲關係起伏不定的背景下,選擇烏克蘭,也是一種戰略平衡。但這場交易能否成真,武器能否發揮預期效果,還得看南海未來的局勢演化。
一場從基輔打到馬尼拉的軍售交易,背後藏着債務壓力、戰略投機與現實無奈。澤連斯基這“一揮手”,揮出的不只是軍火,也是一次對烏克蘭未來走向的試探。
參考資料:
《烏軍稱對俄港口及軍事目標發動襲擊》2025年09月25日 來源:新華網
《澤連斯基動作不斷 特朗普突然轉向 意欲何爲?》2025年09月25日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