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瘋了?自費砸錢查走私稀土,把鐵證送中國,啥目的?

來源: 更新:

你見過哪家美國企業,自掏腰包幫中國查走私?還不是查自己人,查完了把證據一股腦送過來,這架勢,比我們自己人還上心。真良心發現?真抱打不平?都不是。

稀土動了蛋,美國慌了神。他們急着穩供貨、怕斷鏈,一邊嘴上硬頂,一邊悄悄配合,演的,是雙簧;露的,是底牌。這波“自查式舉報”,圖的可不止公平正義——那背後的小算盤,咱得給它扒拉清楚。

一、自掏腰包,不爲仁義——美企“舉報隊”上線了

2025年8月,美國幾家新能源企業集體出手。他們不是搞生產,不是做投資,而是花錢僱調查公司,幹起了稀土走私線索的“私家偵探”。

調查範圍橫跨東南亞、墨西哥、泰國,目標直指那些把中國稀土偷偷倒賣到美國的灰色通道。更離譜的是,查完以後他們沒交給美國海關,而是直接把證據送到中國相關部門

這波操作看似離譜,其實透着一股焦慮。因爲就在兩個月前,中方正式啓動稀土出口管制,重點盯緊鎵、鍺、銻三種關鍵金屬。

美方的電池、芯片、軍工企業一下子慌了。材料斷供,供應鏈卡脖子,誰都擔不起這個鍋。

美國企業可不是一團“正義火”。他們查的,其實是自家的下游採購商。

路透社7月9日報道明確指出,大量中國原產的銻經由泰國、墨西哥改標流入美國市場。兩國一年出口量暴增27倍,而本國根本沒那麼多礦。換句話說,這些貨——全是“偷帶出來的中國貨”。

爲了保命,美企開始自查。德州的Youngsun & Essen公司率先行動,他們是中國永順化工在美的主要買家。可北京的出口禁令一來,貨停了。

結果他們發現自家倉庫還有貨源,是從泰國“借道”進來的。這要是被查實是走私,那就不是補貨,是犯法。

於是這幫人想明白了——“不如先下手爲強”。

他們把自己人查干淨,順便查別人。調查結果顯示,部分中國供應鏈公司確實在繞禁運出口。他們立刻收集賬單、運單、港口記錄,整整36份提單,交給中國相關部門,算是“主動表態”。

聽起來像笑話?其實是權衡。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6月纔剛宣佈,美中在日內瓦談判達成共識——中方恢復部分稀土出口,美方解除反制。

這一口氣沒喘勻,美方企業就搶着表態。說白了,這一查,是“獻禮”——求穩供、避制裁,兩不耽誤。

但聰明反被聰明誤。你敢自查,說明心虛;你敢送證,說明怕真查。中國商務部5月就警告,部分境外企業“與國內違法者勾結”,逃避出口管制。美企這波配合,看似姿態端正,其實暴露了他們對稀土依賴徹底斷不掉的事實

二、一邊吆喝制裁,一邊偷着送證——這是哪門子“雙軌”操作?

從表面看,美國是在幫中方打擊走私;可從深層看,這是一場典型的“戰略雙軌戲”。嘴上制裁、臺下求貨——這是華盛頓一貫的老手段。

時間回到2025年6月26日。就在特朗普簽字批准新的美中貿易框架那天,白宮內部文件顯示:只要中國恢復向美出口稀土,美國就暫停針對中國的對等關稅。

這份協議看似雙贏,其實是一種“臨時喘氣”。美國不是想讓稀土自由流通,而是想借機維持對稀土產品的控制力。

可問題在於,中國不是以前的中國。

中方發言人27日就明說:“中國將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意思是,賣不賣、賣給誰,全看我們自己定。於是,美方企業坐不住了。政策剛松,他們就自己去查黑市,生怕被捲進違規名單。

“查自己人”這事兒放在全球都罕見。美國能源署一邊喊要建立本土稀土鏈,一邊又默許企業進口走私貨。當出口管控開始起效,美方的戰略裂痕徹底暴露——他們想要的是“中國的稀土、美國的定價權”。這纔是真相。

再看他們的操作邏輯:打擊走私是假,維護市場合法身份是真。美企查完送證,其實是給中方遞交“免責說明”。換句話說,這是一場“合規競賽”——誰先表忠心,誰就能拿到後續配額。

路透社援引業內人士觀點指出,中國的出口管制讓全球稀土價格在6月飆升近40%。美國企業若被列入“違規名錄”,就等於被逐出原料市場。

自費查案、主動交證,其實是一場集體“自救行動”。

更諷刺的是,美方政客依然在喊“去中國化”,可他們的企業卻在一條船上划槳。所謂“獨立供應鏈”,在稀土這塊根本不存在。

全球約70%的稀土提純能力仍掌握在中國手裏,技術壁壘加環保標準雙重疊加,美方連“抄作業”的資格都沒有。

所以,美企“自費舉報”的背後,不是覺悟,而是恐慌。他們怕的,不是違法,而是被中國市場拋棄

三、走私斷了,門檻立了——中方這招夠硬核

美國演的是雙簧,中國可沒陪着唱。面對企業“送證上門”,中方直接亮牌——查,絕不手軟。

2025年10月10日,中國商務部正式宣佈對稀土出口實施新一輪技術管控,關鍵詞是“規範出口”。

什麼意思?不是封,而是篩。只要來源合規、用途明確、符合環保標準,出口照批;但凡涉及軍工、芯片或敏感技術,一律卡死。這下,走私通道等於被連根拔掉。

中方的動作不止是監管。稀土局、公安部、海關總署聯合行動,鎖定東南亞幾處中轉港口,徹查中外勾結走私案。

多個企業被列入“違規名單”,部分國外採購商被禁止參與後續進口審批。中方明確表態:出口稀土,不是爲了別人造芯片,而是爲了世界穩定供應鏈。

這話不虛。因爲此時美國“稀土替代計劃”進展緩慢。

2025年6月的《美國稀土市場報告》承認:本土稀土礦冶煉能力僅能覆蓋國內需求的12%,遠遠不夠。而同一時期,中國國內稀土企業產能利用率超八成,保持全球主導地位。

美方一面靠“查”維穩,一面靠“談”換貨。可談判桌上話說得再漂亮,也改變不了資源結構的現實。

中國是唯一能提供鎵、鍺、稀土全產業鏈的國家,而出口許可在我們手裏。

更深層的意義在於:中方用制度把稀土主權“鎖死”。這不是經濟談判的小伎倆,而是產業安全的頂層佈局。從嚴監管、綠色審批、溯源體系,每一步都卡在命門上。美國企業哪怕再聰明,也得按規矩辦。

所以,當他們帶着“證據包”登門自首的時候,中方並沒有驚訝。這不是信任的表現,而是依賴的自白。資源格局早已易位,主動權不在別人手裏,而在我們手中。

稀土這盤棋,中方越下越穩。美國企業可以演“幫辦”,但舞臺早換主人——牌面是貿易,底子是主權。走私斷了,門檻立了,世界都得重新計算稀土的分寸。

參考資料:

就稀土問題達成共識 中國加快出口換美國解除反制措施. 聯合早報. 2025-06-28

來自一線的稀土調查:美國爲什麼急了. 中青網. 2019-06-15

How US buyers of critical minerals bypass China''s export ban. Reuters. 2025-07-09

我國對稀土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 專家:“規範出口”而非“禁止出口”. 封面新聞. 2025-10-10

美國人舉報助力稀土走私犯落網. 鳳凰網. 2025-08-20

會談倒計時,特朗普定下三大談判目標,中方提前給出答覆. 鳳凰網. 2025-10-21

美國無法在短期內緩解“稀土危機”. 新浪財經. 2025-06-17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