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被中國抄更怕中國不抄,福建艦一亮相,讓俄軍迷精神都快分裂了
有些國家怕你落後,又怕你領先;怕你照搬,又怕你不學。
這種“情緒反轉術”,最近就在福建艦身上上演。中國第三艘航母一出鏡,俄羅斯軍迷瞬間精神亢奮,一邊指責“抄襲”,一邊又因“完全不像”而焦慮。
這不是討論艦船配置的問題,這是認知體系塌方。當年“帶徒弟”的,如今卻要偷瞄徒弟的筆記。到底誰在進步?誰在原地?誰又活成了過去的自己?
“這不就咱老祖宗的活兒嗎?”
2023年6月25日,中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首次官宣亮相。
電磁彈射、全通平直甲板、萬噸級排水量、國產艦載機,科技感拉滿。可最先“上頭”的,不是西方分析機構,而是俄語軍事論壇。
有網友在俄防務社區發帖:“中國不僅沒抄我們,這次連影子都不留給我們看了。”評論區直接炸鍋,連“精神分裂”都不夠形容。
有軍迷堅持老口徑:“中國過去一直模仿蘇聯航母,這次只是外觀換了皮。”可底下直接被回懟:“這是電磁彈射!我們連蒸汽彈射都還沒試驗完。”
一場本想吹毛求疵的“批鬥會”,最後變成了“失落聯誼會”。因爲所有人都意識到,這不是換代,這是換道。
中國沒用滑躍起飛,也沒加斜角跑道,而是直接挑戰美軍“福特級”的配置。俄海軍現役唯一航母“庫茲涅佐夫”號還在摩爾曼斯克船廠趴窩維修,已經7年沒動靜。
某俄博主直言:“我們不怕中國抄蘇聯,我們怕他們連參考都不需要。”
這句評論獲得超過2.1萬個點贊。背後,是長久積壓的焦慮——這不再是你追我趕的競賽,而是“人家換軌道、你還踩舊纜線”。
“福建艦”是中國第一艘電磁彈射航母,但絕非孤例。背後是成熟國產工業體系,是“體系化”的勝利,不是一艘船孤軍突進。
而這,正是讓俄羅斯軍迷最感到“失控”的點:中國不是複製,而是革新。不是學徒式進步,而是路線再造。
所以,一部分人急着說“還是模仿”,另一部分人更着急說“根本不是模仿”,大家嘴上對着幹,心裏卻一樣不安。
“你當年給我個圖紙,如今我給你造個未來”
誰能想到,福建艦的技術底子,其實能追溯到150多年前。那時我們不是航母製造國,連驅逐艦都造不起,可造船的種子早種下了。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馬尾主持創辦福州船政局,提出一個超前想法:不光造艦,還得“育才”“設學”“建廠”三管齊下。這不是單線模仿,而是系統建設。
1870年,船政局就能製造艦用蒸汽機,自己造動力系統。1879年,“藝新號”出廠,這是中國首艘完全自造的現代化軍艦,全長38米,排水量750噸,雖不大,卻奠定了“造整船”的基礎。
更誇張的是,1918年,船政還造出了中國第一架水上飛機。那時候世界還在第一次大戰裏泥足深陷,我們已經開始涉足航空母艦關鍵配套。
這些技術從哪來的?前期靠法國工程師指導,但5年後全部中國人接手,圖紙自己畫,船自己焊,機自己裝。
你以爲這就是巔峯?不,20世紀初,清政府財政崩潰,船政拆廠,人才流失。但那一批批技術員、圖紙師、造船工,後面變成了東北船廠、江南造船的基石。
到了1953年,新中國第一批驅逐艦從江南造船廠下水,全是老船政學徒的徒弟乾的。1998年,中國第一艘052型導彈驅逐艦服役,標誌着“造艦自主”真正實現。
而在這期間,俄羅斯經歷蘇聯解體、軍工斷供、軍艦停建。進入21世紀,它依然靠“庫茲涅佐夫”號撐門面,而中國艦隊已更新三代。
福建艦的出現,不是“突然”,而是“遲到”。從1866年起,這場造艦馬拉松我們跑了157年。
這也難怪,俄羅斯看福建艦不是看技術,而是看“路線終結”。你當年教我畫圖紙,現在我能自己建圖紙工廠,你還用老圖紙喫老本。
“不怕你追,就怕你改”
中國海軍技術的脫胎換骨,真沒靠“跟班策略”,而是乾脆把全套體系自己重搭。
“遼寧艦”買來是起步,“山東艦”是模仿,“福建艦”則是自造。這一路從滑躍起飛到電磁彈射,從蒸汽輪機到綜合電力推進,說明中國不只是“建新艦”,是“建新體系”。
反觀俄羅斯,唯一航母還用蒸汽彈射都不敢嘗試,每年軍費一半投在導彈和陸軍,艦船沒預算,研發全靠祖傳。
別說彈射系統,“庫茲涅佐夫”連鍋爐起火都屢見不鮮。2019年那次維修事故,直接讓浮船塢沉底,航母中斷檢修。
更要命的,是人才體系斷層。中國艦船工程學年年擴招,設計所全員升級數字化。俄羅斯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人敢接新項目。
早年“現代級”驅逐艦還出口中國,現在連出口越南都困難。中國艦船出口東南亞、中東、非洲,美國都開始留意,我們早不是“二線船廠”,而是“準一流輸出國”。
而俄羅斯軍迷面對這現實,最常說一句話就是:“我們當初也行的,只是沒走中國那條路。”
這句“只是沒走”,其實是一種承認:他們走不回來了。
你可以一時領先,但你若不改系統,不建梯隊,不換打法,就只能年年等別人通知你:“下一代來了。”
福建艦沒讓俄羅斯丟面子,但讓他們照了照“體制的鏡子”。這纔是讓人最難接受的。
2023年,福建艦完成港內繫泊試驗,電磁彈射系統穩定運行,後續預計搭載殲-35隱身艦載機。俄羅斯軍迷再次刷屏:“我們連殲15的對標型號都沒造出來。”
而中國軍迷只回一句:“我們已經不抄了。”這句回覆,讓論壇陷入長久沉默。
參考資料:
這些中國科技史上的“第一”,從福建誕生!.東南網.2023-02-07
海軍史|自強之計——沈葆楨與中國鐵甲艦前史.澎湃新聞.2021-02-06
中俄軍事關係七十年:回顧與思考.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
俄羅斯的對華政策以及對中國的看法.當代中國研究.2003
中國海軍發展史:也曾民國貧弱,只能用大豆換軍艦.北京日報.2019-04-18
江南造船廠:一部中國軍艦的百年發展史.人民網.2017-01-06
人民海軍的武器裝備建設.國際觀察.2021
1953—1956年人民海軍的初步建設與發展.國史網.20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