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國軍方同意,臺海炮聲一響,英國比美國更急,大批坦克深夜抵臺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英國這下真是瘋了。
英國國防大臣約翰·希利在“威爾士親王”號航母甲板上,面對媒體鏡頭毫不遮掩:“如果臺海有事,英國準備在太平洋蔘戰,必要時和澳大利亞一起上。”


圖| 英國國防大臣約翰·希利
這番7月底的表態讓國際觀察家瞠目——一個距離臺海萬里的歐洲國家,竟表現得比當事方美國還要急切。
從7月13日開始,美國主導的“護身軍刀-2025”聯合軍演在亞太海域展開,19個國家軍事力量參與其中。英國航母編隊高調現身澳大利亞達爾文港,成爲這場劍指臺海的多國軍演中最搶眼的角色。

英國國防大臣的參戰宣言,將臺海問題與英國國家利益直接掛鉤,這在英國外交史上實屬罕見。這種反常舉動背後,是脫歐後英國國際地位下滑的焦慮。
英國急於證明自己仍是全球重要玩家,而臺海這一國際熱點成爲其刷存在感的舞臺。更深層的原因則是向美國遞交“投名狀”。在英美鋼鋁關稅談判敏感期,英國通過配合美國“印太戰略”換取貿易利益。

圖| 當地時間2025年7月28日,英國蘇格蘭南艾爾郡,英國首相斯塔默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
然而英國的實際軍力難以支撐其豪言壯語。路透社分析指出,英國航母遠赴亞太完全依賴美軍提供情報和後勤支持,獨立作戰能力有限。英國國防預算佔GDP比例已降至1.91%,低於北約標準,主力艦艇“趴窩率”居高不下。
英國皇家海軍此次特意向加拿大、挪威借調護衛艦和補給艦,才勉強拼湊出“雙航母打擊羣”形象,暴露了其遠洋作戰能力的短板。

圖| 英國皇家海軍45型驅逐艦首艦D32“勇敢”號
“護身軍刀-2025”軍演號稱19國參與,規模空前。演習內容包含海空作戰和兩棲登陸等針對性極強的課目。英國在此次軍演中表現異常積極,不僅派出航母戰鬥羣,還動用了皇家海軍陸戰隊第42突擊隊及空軍精銳力量。
英國艦隊計劃沿澳大利亞北岸北上,穿越南海,甚至可能通過臺灣海峽,其政治信號遠超所謂“維護航行自由”的表態。

圖| 英國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
正當多國軍演進行之際,臺灣地區當局方面在7月27日深夜展開祕密軍備接收。社交媒體畫面顯示,42輛美製M1A2T坦克蓋着帆布,在臺灣地區警方和憲兵交通管制下,由拖板車從臺北港運出。
這批坦克是臺灣地區向美國採購108輛中的第二批,首批38輛已於去年底交付。臺灣地區聲稱這些坦克將“顯著提升防禦能力”,但島內輿論普遍質疑這些重達60多噸的裝備在臺灣地區複雜地形中的實用性。

圖| 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
就在英美聚焦臺海之時,中東地區意外捲入。7月24日,以色列議會72名議員聯名支持我國臺灣地區加入國際組織,公然挑戰“一箇中國”原則。兩名牽頭議員年初曾祕密竄訪臺灣地區,與當地官員會面,背後疑涉臺灣地區資金援助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非法修建醫療中心的交易。
中方反應既迅速又精準。中國駐以色列使館在三小時內發出四連質問:“你們是否要與‘臺獨’勢力捆綁?是否想破壞臺海穩定?是否準備好承擔後果?”

圖|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
隨後中方在聯合國戰場推動巴勒斯坦建國方案,獲得法國立即響應——馬克龍宣佈9月承認巴勒斯坦國,沙特則將巴勒斯坦建國作爲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的前提。
經濟反制同步展開:中以自貿談判被凍結,以色列農產品在華清關受阻,涉事軍工企業被列入制裁名單,中國投資者開始從以色列科技企業撤資。最令以色列緊張的是稀土出口限制預警——該國高科技和國防產業65%的稀土依賴中國供應。
美國國會代表團計劃8月訪問臺灣地區的消息,引發中方前所未有的強硬回應。7月31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郭嘉昆用三個排比式“停止”發出警告:停止干涉中國內政;停止縱容支持“臺獨”分裂勢力;停止美臺官方往來。

圖| 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
這種遞進式嚴正警告在外交場合實屬罕見,顯示中方已達容忍臨界點。
解放軍則通過實戰演練展示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和能力。多兵種聯合演習同時展開20餘個實戰課目:驅逐艦主炮精確命中海上靶標;電子對抗車織出防護網;登陸部隊駕兩棲裝甲車衝擊灘頭。
央視8月1日首次曝光震撼畫面:武直-10直升機在臺海成功攔截逼近領空的美軍艦載反潛直升機。兩機最近距離不足500米,相撞反應時間不足3秒。解放軍飛行員喊出“哪怕犧牲,我也要守住這3秒”的誓言,最終迫使美機轉向逃離。

圖| 武直-10直升機在靜態區展示
英國的高調介入折射出脫歐後的戰略迷茫。英國將更多資源投入東亞,2025年國防白皮書明確將亞太列爲軍事部署“第二優先級”。但這種戰略東移與其實力嚴重不匹配。美國智庫CSIS評估顯示,2025年美軍在亞太實際可調動盟軍數量較2022年下降22%,英國表態更多是填補美國盟友缺位的無奈之舉。

圖| 英國首相斯塔默
以色列的涉臺冒險則源於國內政治困境。總理內塔尼亞胡因加沙戰爭和國際刑事法院通緝令而支持率暴跌,部分議員企圖通過“反華表演”轉移國內矛盾。他們誤判了中國反擊的決心和方式,以爲地理距離能提供保護傘,卻未料到中方會從其最脆弱的巴勒斯坦問題入手。
美國在臺海的行動陷入兩難。一方面要維持“以臺製華”戰略,另一方面又擔心過度刺激中方。美軍艦艇近期穿航TW海峽時甚至混入商船漁船隊伍,艦載直升機挑釁行動遭解放軍強硬攔截。這種偷偷摸摸的行徑,暴露了美國既想挑釁又怕衝突的矛盾心態。

圖| 美國總統特朗普
中方在臺海問題上的紅線從不模糊,任何觸碰者必遭反擊。
歷史已向世界宣告:逆流而動的投機者,終將被時代巨浪吞沒。
參考資料:
1.《外媒:英國防大臣稱臺海若爆發衝突 英國或介入“戰鬥”》2025-07-28 17:23 | 來源:國際在線
2.《“護身軍刀”演習,美軍首次實彈射擊“堤豐”》2025-07-18 11:01 | 來源:環球時報
3.《所謂的“印太安全新雄心”,不過是冷戰的“老套路”,必然不得人心 》2025-05-19 16:03 | 來源:央視新聞
4.《英國“脫歐”後英歐首辦峯會 聚焦防務、貿易等問題 》2025-05-19 08:21 |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