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韓國“跪”了!GDP前9中,除中國,只剩2國未向美妥協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再次落下。


圖| 當地時間2025年7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出席活動,宣佈對韓國徵收15%關稅
7月30日,韓國政府宣佈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美國將對所有韓國輸美商品統一徵收15%關稅。
作爲交換,韓國不僅對美國商品全面開放市場、實施零關稅,更承諾向美方提供3500億美元“定向投資”及採購1000億美元的美國液化天然氣。
韓國總統李在明緊急“止損”,稱此舉“消除了出口環境的不確定性”。

圖| 韓國總統李在明
至此,全球GDP前九的經濟體中,日本、英國、歐盟27國、韓國已集體妥協,僅剩中國、印度、加拿大三國尚未簽下美國的“貿易投名狀”。
這份被韓國輿論稱爲“不平等條約”的協議,條款直白得令人咋舌。
美國對所有韓國商品統一加徵15%關稅,而韓國對美產品則實行零關稅。
更關鍵的是附加條件:韓國承諾未來十年向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其中1500億美元被指定爲“韓美造船合作專款”。

韓國還要採購10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
韓國唯一守住的底線是未進一步開放大米和牛肉市場——這兩類農產品曾於2008年引發百萬人抗議。
韓國的妥協看似突然,實則步步驚心。當日本7月初與美達成類似協議、鎖定15%汽車關稅時,韓國汽車業已嗅到危機。

圖| 當地時間2025年7月31日,日本首相石破茂與多個日本汽車行業 團體負責人會面,就日美關稅協議交換意見
成均館大學教授金暎漢點破殘酷現實:“至少在稅率上與日本、歐盟持平,纔不至於在競爭中崩盤”。
經濟壓力更是懸頂之劍。
2025年第一季度,韓國GDP出現四年來首次萎縮。
對美出口佔韓國總出口額超10%,其中汽車和半導體佔比高達30%。若美國真執行原定的25%關稅,現代、起亞等車企恐將失去價格競爭力。

圖| 韓國KOSPI指數收盤下跌
更深層的是安全枷鎖。從駐韓美軍到芯片技術供應鏈,韓國幾乎每個命脈領域都與美國深度綁定。所謂“獨立外交”,不過是紙面上的幻想。
韓國承諾的3500億美元投資被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宣稱“90%利潤歸美國”,但資金性質模糊——貸款、擔保或現金?無人知曉。
汽車產業首當其衝。雖然日韓同被徵15%關稅,但日本車原本就承受2.5%關稅,實際成本增幅小於從零關稅起步的韓國車企。

圖| 韓國現代汽車公司工廠內準備出口的汽車
更關鍵的是,汽車零部件同樣被課稅15%,韓國整車成本將全面抬升。
面對美國揮舞的關稅大棒,加拿大、印度和中國選擇了三條截然不同的抵抗路線。
其中加拿大被逼到牆角。

圖| 美國總統特朗普爲共和黨議員舉行招待會
特朗普放話8月1日是最後期限,否則加國產品將面臨35%懲罰性關稅。但加方以對等反擊強硬回應,經濟現實卻不容樂觀——加拿大60%以上出口依賴美國市場。
印度則打起“拖延戰術”。新德里宣佈將於8月中旬與美談判,明確拒絕單邊讓步。

圖| 印度總理莫迪
印度的底氣源自兩大底牌:農產品市場是政治紅線,涉及數億農民選票;而手機等主力出口品加稅後,成本最終由蘋果和美國消費者承擔。
中國實現了唯一真正的對等反制。
經過三輪談判,中美將互相加徵的關稅從134%壓縮至10%,且中國未承諾任何額外投資或採購。
當盟友紛紛妥協時,中國憑藉完整產業鏈與內需市場,守住了國際貿易的公平底線。

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
特朗普的戰術勝利背後潛藏戰略裂痕。
盟友的“歸隊”更像被迫站隊,德國《明鏡週刊》稱歐洲正“重新思考與美國的長期合作”。而日韓承諾的數千億投資多停留在紙面,歐盟的6000億美元計劃已出現延期。
更深遠的危機在於全球化退潮。IMF警告,若貿易體系分裂爲陣營對抗,全球GDP增速恐年均下降0.5個百分點。

圖| 美國關稅政策加劇製造業 壓力
當美國對銅產品同步徵收50%關稅導致紐約銅價單日暴跌18%時,製造業成本壓力正悄然蔓延。
當三星、特斯拉等企業持續加碼對華投資,資本用腳投票證明——完整供應鏈與龐大市場的魅力遠勝政治脅迫。
與此同時,中國加速深化金磚合作與“一帶一路”,爲發展中國家提供“去陣營化”的貿易選擇。

圖| 蘇州港太倉港區海通碼頭
歷史的諷刺總在輪迴中顯現。
上世紀80年代,美國對日本半導體徵收100%關稅,未能阻止東芝、索尼席捲全球;如今圍堵中國光伏產業,反令其拿下全球80%份額。
全球貿易的棋盤上,真正的高手從不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
能長久站立者,必是那些手握產業鏈與內需雙底牌的國家。
參考資料:
1.《特朗普稱與韓國達成貿易協議 將對韓徵收15%關稅》2025年07月31日 07:38 | 來源:央視新聞
2.《李在明證實韓美達成貿易協議: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並設造船專用資金》2025-07-31 07:16 | 來源:央視新聞
3.《擾亂航運市場,阻塞能源供應,美伊博弈推高全球貿易“危險溢價”》2025-06-24 05:36 | 來源:環球網
4.《特朗普抱怨日本不進口美國大米,日本政府回應:不會犧牲日本農業》2025-07-01 15:08 |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