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晚上8點,特朗普開出訪華條件,北京不必留座,美方態度囂張

來源: 更新: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斯德哥爾摩,中美經貿團隊在談判現場鏖戰至晚上八點,卻只換來令人沉默的少量成果

很顯然,這太乏善可陳了,沒有值得大吹特吹的亮點,不符合特朗普的心理預期。

於是在7月29日,特朗普親自下場,拋出一顆“外交炸彈”,公開宣佈“可能會去中國”,而且表示自己已經收到了邀請。

圖| 美國總統特朗普

很有趣的是,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對此卻沒有明確承認,而是給出了一個不鹹不淡的回覆:“關於你提到的具體問題,請參閱中方此前發佈的新聞稿。”

事實上,關於特朗普是否訪華,中方已經回答了好幾次。特朗普此番“舊事重提”,想要通過公開表態硬讓中國接招,被外媒直指爲赤裸裸的談判籌碼勒索。

圖|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美方的施壓遠不止口頭要價。財長貝森特前腳剛同意延長關稅休戰90天,後腳就威脅若中方購買俄油將面臨100%懲罰性關稅

更囂張的是,貝森特將會談成果的“生殺大權”全推給特朗普,聲稱“一切都由總統拍板”。

這種反覆橫跳的戲碼,暴露出華盛頓既想用關稅大棒逼中國讓步,又怕擔談判破裂責任的算計。

圖| 當地時間2025年7月28日,瑞典斯德哥爾摩,中美本週舉行新一輪經貿會談,安保措施加強

特朗普突然炒作訪華條件,背後是三重焦慮。

能源貿易歸零的貿易數據送進白宮,特朗普要說沒壓力是不可能的。中國沒買一滴美國原油,LNG、煤炭出口全面停擺。

美國頁岩油商急得跳腳,逼得特朗普急需親自出馬挽回市場。同時,北約盟友對美離心傾向加劇,歐盟日韓雖籤協議卻拖延兌付,白宮急需一場“外交勝利”轉移視線。

圖| 當地時間2025年7月29日,美國華盛頓,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會見韓國經濟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具潤哲

而普京確認出席中國9·3閱兵的消息,更讓特朗普擔憂被排除在“大國棋局”之外——若中俄進一步走近,美國全球戰略必然會受到重創。

面對美方表演,中方展現出了驚人的定力。對特朗普“已獲邀請”的公開宣傳,中方僅以“請參閱中方此前發佈的新聞稿”淡然回應,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此事沒有新消息,完全是反覆炒冷飯罷了。

而在此前的回覆中,外交部發言人一句“樂見俄美改善關係”,既給潛在“普特會”留門,又守住不當調解人的底線。

圖| 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

真正讓美方難受的,是中方的經濟反制:稀土出口收緊直擊美國軍工命脈,F-35產線面臨癱瘓風險;多元化能源佈局使俄羅斯原油佔中國原油進口量的比重飆至20%

加上沙特和伊朗迅速補位,或將徹底廢掉美國“能源牌”。

在很多人看來,這場博弈已超越貿易範疇,成爲兩種國際秩序觀的碰撞。

當美國沉迷於“關稅萬能論”,中國正用自貿區網絡和“雙循環”拆解圍堵;當特朗普執着於“邀請函外交”,北京已轉向共同商定的平等模式——正如中歐用務實對話取代單方請柬。

圖| 2025年7月24日,北京,第二十五次中國一歐盟領導人會晤(“中歐峯會”)在北京舉行

歷史證明,白宮若繼續把日韓的妥協劇本套用中國,只會撞上更堅硬的反制。

“懂王”特朗普自稱什麼都懂,可是卻不懂一個最淺顯的道路——中方的座位始終爲朋友預留,但絕不會留給舉着槍的客人。

參考資料:

1.《李成鋼說,中美雙方經貿團隊就彼此關注的重大議題進行了深入、坦誠、建設性的交流》2025-07-30 00:07 | 來源:央視新聞
2.《特朗普表示可能會應邀訪問中國並已收到邀請,外交部回應》2025-07-29 18:45 | 來源:環球網

3.《中方會否邀請特朗普總統訪華?外交部回應》2025-01-21 18:24 |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