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新藥“出海”,是時候改變思維了

來源: 更新:

4.24

知識分子

The Intellectual


圖源:Freepik


在當下如火如荼的生物醫藥出海浪潮中,“出海”幾乎成了一種業內剛需。生物醫藥企業的行業交流中,如若不提及出海,幾乎便難以啓齒。然而,深入探究便會發現,問題的根源並不在“出海”這一行爲本身,而是企業究竟是從出口貿易的思維出發,爲了解決自身訴求,要強行打開一個新的市場,還是,從公共健康的思維出發,真正去了解新市場中未被滿足的需求究竟是什麼,企業該如何去滿足?


在經歷了陪同中國企業訪問沙特藥監局;和陪同沙特藥監局訪問中國兩次訪問後,國際藥物信息學會(DIA)全球董事李自力博士寫下了如下兩篇短文,文中提到了藥企出海的兩大關鍵因素:能否實現利己思維到利他思維的轉變,以及,監管體系如何更好地接軌。知識分子現摘編如下。


撰文 | 李自力


● ●


(一)從出海1.0的出口貿易思維到出海2.0的公共健康思維


我作爲DIA全球董事,參加了於2025年3月18-20日在瑞士巴塞爾舉行的DIA歐洲年會。在歐盟藥監局(EMA)專場上,聽衆給EMA局長Emer Cooke的兩個問題尤爲矚目(見圖):(1)在美國FDA陷入動盪之際,歐洲是否有機會接過全球監管領導權?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具備哪些條件?(2)在審評/批准週期遠長於FDA的情況下,歐洲如何在臨牀開發方面保持競爭力?




DIA一直在積極邀請Emer Cooke局長來參加DIA中國年會。每次她都是熱情洋溢地同意線上演講,卻一直未答應親自來到中國。上面兩個問題,突然讓我意識到,我們錯了,因爲我們只是關心DIA會議的需求,沒有從深層瞭解和關注Emer Cooke局長和EMA的願景、需求和壓力。


從利己到利他的思維模式改變,讓我想起了現在如火如荼的生物藥“出海”熱潮。同當年大躍進一樣,“出海”變成了一種“時髦”。沒有“出海”這個話題,會議都會覺得低人一等。其實“出海”不是問題,問題的本身,還是我們大部分企業還是處在“出海”1.0模式,或者單純的貿易思維模式:只關注自己的需求,把產品賣出去或尋找新的融資渠道,而沒有進行有效的市場調研,沒有很好地研究目標市場在哪裏,及其政策和臨牀需求。就像與人交流,只關注自己在說,沒有很好的聆聽,不做預習和功課。


我曾經陪同中國15家企業訪問沙特藥監局。會上大家問的,都是“我能不能不在沙特做臨牀試驗?”“我在中國批准是不是就夠了”。沒有一個人問,沙特藥監局關心的未滿足的臨牀需求在哪裏?我們的產品或解決方案如何幫助沙特提升研發創新能力?如何提升沙特的醫療健康水平?我們在沙特2030願景和沙特藥監的第4個五年計劃中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如果你不關注別人的需求,你自己的需求也不會得到滿足。新時代背景下的創新藥出海,不同於原料藥,不同於傳統大宗商品。如果我們不從單純的出口貿易思維(出海1.0),轉化成以臨牀需求和國家政策爲導向的公共健康思維(出海2.0),創新藥“出海”就是空話和大話。


在探索中國創新藥國際化的征途中,我們需要建立全球戰略能力和視角,更多關注中國創新產品和技術如何滿足未滿足的臨牀需求,要以解決目標市場的訴求和全球供應鏈短缺爲方向。


爲此,DIA中國正在開展一個項目研究:突破傳統思維,重塑全球創新藥研發和註冊新格局——共同探索出一個嶄新的以中國創新爲核心、以新興市場需求爲導向的研發和註冊新理論、模式和路徑,爲中國創新藥出海的2.0轉型出謀劃策。


這需要全球藥監機構,特別是新興市場藥監的支持,需要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這次DIA歐洲年會上,沙特、巴西、埃及和其他新興市場藥監的積極參與,給合作帶來希望。


(二)戰略出海,藥監先行:

從沙特SFDA之行看中國創新藥全球化破局之道


近年來,中國創新藥企業高舉"出海"旗幟,積極佈局新興市場,一時間聲勢浩大。然而,真正實現"收益"的,往往只是組織海外活動的服務機構。因此,我曾在朋友圈提出質疑:中國創新藥企真的準備好了嗎?而新興市場,又是否已爲中國藥企的到來做好準備?



近日,應沙特食品藥品管理局(SFDA)負責藥品事務副局長Adel博士邀請,我以顧問身份對SFDA進行了爲期三天的訪問。在與多位部長,尤其是主管藥品審評的Jehad博士及各職能審評團隊的深入交流中,我形成了以下幾點初步觀察:


第一,SFDA已意識到他們正面臨新的挑戰。隨着中國創新藥,特別是基因和細胞治療產品的快速發展,依賴FDA或EMA批准作爲基礎的傳統審評模式將不再適用。


SFDA將挑戰視爲提升監管能力的重要契機。作爲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ICH)管理委員會和藥品檢查合作計劃(PIC/S)成員,並已通過WHO全球基準評估工具(GBT)成熟度等級4(ML4)認證,SFDA希望藉助真實案例進一步提升其科學決策能力。


第二,SFDA正加快對中國監管體系的認知。當前他們對NMPA的審評程序、標準體系和中國臨牀試驗質量尚不熟悉,也對中國企業的研發能力與合規文化了解有限。爲此,他們決定派出主管部長出席2025年5月在上海召開的DIA中國年會,Adel副局長本人也計劃參加10月在北京舉辦的DIA國際藥監局長論壇。


戰略出海,藥監先行。我們應立足現實,推動監管機構間的深入瞭解與信任建設。信任的建立應從一線的審評與覈查人員做起,通過適當產品試點,借鑑國際成熟經驗,探索"同步審評""結果共享"等機制,逐步搭建起穩固的合作橋樑,爲中國創新藥高質量走向新興市場創造堅實基礎。


聲明: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