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啥說中美貿易戰,着急的是特朗普,而不是我們?
別看特朗普對華態度那麼強硬,實際上着急的不是我們,而是特朗普,你看着吧,用不了多久,特朗普會主動低頭來求着跟我們談的。
爲啥呢?
因爲特朗普頭上頂着雷呢,美債總規模超過了36萬億美元,今年6月份有6.5萬億美債要到期,而2025財年上半年,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超過了1.3萬億美元,連年的財政赤字讓政府根本沒錢還債。
但是美國也不是沒有辦法,常規操作就是借新還舊,我發行新債,去還舊債。
比如:今年2月15號有一筆1062億美債到期,美國財政部連續3天發售了3筆不同規模和期限的債券,分別是580億美元的3年期國債,420億美元的10年期國債和250億美元的30年國債,總金額1250億美元,還完舊債和利息之後,手裏還剩下188億美元,就可以用於聯邦政府支出。

這一招是美國的常規操作,本來特朗普也可以這樣操作,可他偏不,他極限微操,結果把美債給玩崩了。

特朗普想的是開源節流。節流就是政府效率部大刀闊斧的裁員,可問題就是對五角大樓、諾克斯堡一點辦法也沒有,馬斯克甚至都幹不下去了,節流目的根本達不成。
開源就更簡單了,500萬美元一張的金卡要不要,我也不賣很多,只賣1000萬張,這樣就有50萬億美元的收入,國債不就還完了嗎,我真是個天才。可問題就是,天底下有那麼多人傻錢多的人嗎?

這一招不好使,就加關稅。特朗普表示這樣每天就有20億美元的關稅收入,結果美國海關和財政部數據顯示,即便部分關稅生效後,海關實際收到的關稅大概只有2-3億美元。而且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還導致中國強烈反制,在中國帶頭下,歐盟和加拿大也對美國對等反制,逼得特朗普不得不暫停90天除中國以外的關稅政策。

特朗普想利用這90天,施壓其他國家,跟其他國家進行貿易談判,比如:對歐盟說,你買我3500億美元的能源;對日本說你買我的大米、牛肉、水產品、馬鈴薯,以及汽車,還要日本取消關稅以外的限制,要求增加駐日美軍的經費,甚至還要日本買100年長期美債,而利息竟然是0。
但是吧,其他國家會想啊,中國堅決反制,特朗普就慫了,我們就算不敢反制,故意拖延時間,指不定你又放開了。所以現在特朗普沒有跟幾個國家達成協議。

特朗普搞這些的原因,本來是想多收點錢還美債,結果壞了,錢不僅沒收上來,還把美債給玩崩了,有人說日本帶頭拋售美債,導致美債收益率飆升,這意味着特朗普要想借新還舊,就必須要發行利息更高的美債,美國的負擔更重。
特朗普想要發行低息美債,有2個辦法,一個讓美聯儲降息,一個讓中國接盤。
目前美聯儲根本不搭理特朗普,頂住了壓力不降息,那此時特朗普就只剩下一個辦法了,求助中國。

特朗普原本打的算盤是:對中國加徵高關稅,逼中國去跟他談,他就可以趁機開價。但是在博弈論當中,“一報還一報“是獲勝希望最高的一種策略,在特朗普對中國加徵關稅後,我們也是用的一報還一報,你加我也加,但是你要跟我談,我也會跟你談。

所以現在壓力給到了特朗普,因爲美國,甚至共和黨內部,反對關稅政策的人就不少,而特朗普對中國加徵高關稅,又損傷了他的鐵票倉的利益,所以特朗普面臨很大的壓力,這些人都會催着他儘快跟中國談判,所以談肯定是要談的,但肯定是美國先服軟。

如果特朗普想要讓中國接盤美國國債,可以呀,你是不是要割讓點利益,取消高關稅這是肯定的,你不取消高關稅我肯定不跟你談。取消高關稅之後,你是不是還要再割讓點利益,比如:對中國電動汽車、三蹦子、無人機啥的開放市場。在臺海問題上你是不是要表態,不能干預中國內政。所以現在急的不是我們,而是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