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秒就爆炸,每年都釀成事故,竟有人寫攻略推廣!很多人用錯了,一定要當心

來源: 更新:


下麪條、烤年糕、烤紅薯、烤香腸、圍爐煮茶……用的不是竈具,而是取暖器!最近,社交平臺上出現很多“花式取暖攻略”,不同類型的取暖器變成了燒烤架,電商平臺甚至出現了“取暖器圍爐桌子”等產品。可是,這樣使用取暖器真的安全嗎?

社交平臺上出現各種“花式取暖攻略”

“勿作他用”並非多此一舉

在很多取暖器上,都有“請勿覆蓋”“勿作他用”等提醒。可社交平臺的“攻略帖”對此置若罔聞,併爲取暖器“開發”出烤食物、烤衣物等新作用。還有網友提出,只要有人看着,就沒有風險。這是真的嗎?

消防部門的實驗證明了這樣做風險極大。

近日,杭州消防部門按網傳“攻略”進行了實驗:消防員將一個功率爲450瓦的電取暖器翻倒後,在防護網上放新鮮的豬肉、臘肉和蝦,打開取暖器後用測溫槍測溫。1分鐘後,取暖器內部發熱管的中心溫度達到600℃;大約5分鐘,放在取暖器表面的肉類開始“滋滋”冒油。這時,驚險的一幕發生了——油脂滴落到取暖器發熱管上,瞬間產生了火花。消防員表示,600℃已經超過了油類燃點,油和電熱管一接觸就會產生火花,火花飛濺,有很大的火災風險

還有網友認爲,可以在電暖氣外罩鐵網,或者爲食物包裹錫紙、使用烤盤等,預防滴油事故。

可實驗證明,這種做法同樣不可取。因爲取暖器周邊溫度很高,除了衣物外,如果存在其他易燃物,也有被高溫烤焦、點燃的風險

據消防部門實驗,當有衣物放置在距離取暖器約10釐米的位置時,時間略長,就會出現表面變焦的情況。而且,火災往往在一瞬間發生。所以,消費者不能心存僥倖,用取暖器烘烤食品、衣物等。

此外,如果將取暖器挪作“燒烤架”,或“圍爐煮茶”,不排除消費者在無意中將打火機放在旁邊,意味着還會有新風險——消防部門模擬了在取暖器附近放置打火機的場景,不到30秒,打火機就出現了鼓包,緊接着發生了爆裂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已經發生多起因取暖器使用不當或未加看護而引發的火災事故。可從社交平臺上的相關“攻略”看,部分網民心存僥倖,甚至以“非正常使用”爲引流賣點,撰寫了所謂的“攻略”。面對這些錯誤的建議,觀看者不要盲從,相關平臺也要履行審覈義務,清理下線。

低溫燙傷風險不可不防

如果說各種取暖器帶來的風險與高溫有關,那麼每年冬天因爲“低溫”引發的人身傷害也不少。最常見的低溫燙傷風險來自各種形式的熱水袋、“暖寶寶”。

具體來看,除了傳統灌熱水使用的熱水袋、“湯婆子”外,市場上常見的“暖寶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充電後發熱使用,另一種爲含有吸水樹脂、鐵粉等發熱基質的自發熱“暖寶寶”。

這類取暖設備的實際溫度遠低於“踢腳線”“小太陽”等電取暖器,往往被消費者用來暖被窩或隨身攜帶取暖。

可是,每年都有醫院發佈提醒,要當心熱水袋、“暖寶寶”等引發的低溫燙傷。

醫生說,低溫燙傷有點類似“溫水煮青蛙”。當人體局部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溫度時,皮膚的感覺神經末梢逐漸適應這一“低溫”,不會引起痛覺反應。長時間後,這種溫度容易引發皮下軟組織等深層燙傷,雖然痛感不明顯,但傷害很大,皮膚會出現紅腫、水泡、脫皮等症狀。嬰幼兒、老人、糖尿病患者等對溫度不敏感,更是低溫燙傷的高發羣體

目前,“暖寶寶”等產品無強制標註,只有推薦標準和團體標準,相關標準中提到的溫度都不低。例如,非直接接觸皮膚的一次性使用“暖寶寶”,溫度特性要求是最高溫度不高於70℃,平均溫度不小於48℃。

醫生因此建議,不要長時間或睡覺時使用熱水袋、“湯婆子”和“暖寶寶”。如果一定要使用,務必注意使用時間,或套上布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市場上還出現一種“暖手寶”。不少帶貨主播宣稱,“暖手寶”特別適合讀書的孩子,使用後“一天寫字都不冷”。但記者查看發現,“暖手寶”與同樣能自發熱的“蒸汽眼罩”相類似,以無紡布、發熱基質爲主要材料,只是做成無指手套的形狀,套在手上使用,發熱時的溫度與蒸汽眼罩相類似。按照帶貨主播的說法,“暖手寶”可以用上8小時至10小時。

有很多帶貨博主在吆喝“暖手寶”

但記者查詢發現,“暖手寶”也沒有強制標準。而參考可直接接觸皮膚的“蒸汽眼罩”等產品推薦標準,這類產品平均溫度在40℃至53℃,最高溫度在50℃至60℃。

根據這一溫度,不要說皮膚嬌嫩的孩子,即便是成年人,如果長時間使用,也有低溫燙傷風險。所以,對於帶貨主播的宣傳,家長一定要留個心眼,謹慎消費。





題圖來源:AI生成

微信編輯:何夕




還原事實,洞悉真相。

歡迎關注,留言舉報!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