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女子把陽臺改成了窗景書房,竟意外成了夢中情家,太羨慕

來源: 更新:

現在年輕人裝修最頭疼的,就是和父母的“實用主義”掰頭——比如陽臺,在爸媽眼裏它的使命就是“晾衣服+堆雜物”,擺個洗衣機、拉根晾衣繩,再塞幾瓶洗衣液,纔算“沒糟蹋地方”。可你有沒有想過,陽臺明明是家裏唯一能“接住風景”的地方啊?就像杭州那姑娘,把兩個陽臺的隔斷砸了封窗,改成能看綠樹的窗景書房,直接把“父母眼裏的浪費空間”變成了“自己的充電寶地”。

我前陣子去閨蜜家蹭飯,她把陽臺改成了“咖啡角+辦公區”:一張摺疊書桌貼着窗,擺了盆薄荷,每天早上她在那衝掛耳,看樓下的流浪貓蹲在草坪上打盹;晚上加班就把筆記本攤開,抬頭能看見月亮從樹影裏鑽出來——她說“比在臥室關着門加班舒服100倍,連咖啡都比公司樓下好喝”。

你瞧,同樣是陽臺,換個用法,就從 “雜物間"變成了你每天最盼着回家待着的地方。

其實現在年輕人早不用“犧牲審美換實用”了——烘乾機就能解決晾衣服的問題啊!

爲什麼非要把能看風景的地方,用來堆洗衣液和掛溼襪子?

就像那姑娘做的L型懸浮書桌,請朋友來一起辦公都不擠;軟包椅子坐一天腰都不累(懂行的說這叫人體工學,但不用講術語咱也知道——坐得舒服比啥都強);嵌入式燈帶沒有大吊燈壓着,整個空間像被揉進棉花裏,連桌面都乾乾淨淨——這些細節哪裏是"不實用"?

明明是"更懂現代人怎麼過日子"啊!

我媽之前也反對我把老家 balcony(她叫"涼臺")改造成小花圃,說"種那玩意兒不如曬被子"。

結果去年春天我回去,在陽臺擺了當季月季,她每天早上先去給花澆水,湊着花苞聞半天,還拍視頻發家族羣: "你們看我閨女弄這個花,比樓下老張頭養得好!" ——其實父母不是反對"改變",是沒見過"原來這樣更開心"嘛!

我們跟父母的分歧,從來不是"誰對誰錯",是"生活方式已經不一樣啦":他們當年沒烘乾機,只能靠太陽曬;我們現在既能用機器解決家務,又能留塊地方裝下"詩和遠方"。

再說回那個姑娘家:書房對着廚房沒隔斷,餓了直接摸去拿零食;半牆隔開客廳,視線敞亮得像把陽光全請進來;茶几上總擺着鮮花,連灰塵都躲着走......這不就是咱們想要旳"煙火氣裏藏浪漫"?

你說,要是陽臺還留着當洗衣區,每天看着一堆溼衣服滴水,哪還有心情坐在那喝咖啡?

我身邊還有個同事更絕:租的老破小隻有3平不到的陽臺,她買摺疊桌+上牆書架+吊籃椅,愣是擠出個 "追劇角" ——週末窩在吊籃裏追《慶餘年2》(沒錯她二刷),窗外老梧桐樹杈伸進來,風把窗簾吹得鼓起來,比去商場奶茶店坐着舒服十倍!

——所以啊,"夢中情家"哪需要大房子?

只要敢想,"小陽臺"也能裝下你的小心思!

說到底,裝修哪有什麼標準答案?

就是把"我願意爲它多待半小時"旳細節塞進每一寸空間:如果你愛看書,那就給窗臺加排書架;愛養花,就砌個小花池;愛發呆,就擺張藤椅……家不是給別人看旳樣板間,而是讓自己每天推開家門都會笑旳地方啊!

你想想:清晨坐在陽臺上喝豆漿看樓下的小朋友跑跳;深夜加班時抬頭看見月亮掛在樹梢;週末跟愛人一起趴在書桌上拼樂高……這些時刻難道不比 "曬滿一繩子衣服"更珍貴?

最後想問一句:你家旳陽臺,現在正用來幹嘛呢?

是不是還堆着雜物蒙灰?

要不要試試給它換個身份——畢竟,"浪費"風景纔是真旳可惜啊!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