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媽這些“家務竅門”深深折服!住了20年的家,跟新的一樣
我之前做家務簡直像“打仗”——拖地拖出滿地板水印,蹲在那用乾布蹭到腰發酸;擦開放書櫃得搬椅子踮腳,擦完一層灰又落一層,越擦越煩躁;廚房檯面的番茄漬像焊上去似的,洗潔精揉破管子都沒動靜。直到我媽把她藏了二十年的“巧招”全抖出來,才發現原來家務能這麼“省勁兒”。
就說拖地吧,我之前只用清水,拖完地板霧濛濛的,第二天踩上去全是腳印,得再擦一遍。

我媽說“加勺護髮素試試”,跟給頭髮做護理似的給地板“上光”。試了一次真驚着——拖完地板亮得能照見我臉上的痘,水印全沒了,關鍵是三天不拖都沒多少灰,週末終於能賴在沙發上啃着西瓜追劇,不用再跟地板“死磕”。
還有灰塵這事,之前我擦酒櫃得擦半小時,胳膊酸得抬不起來,結果剛擦完又落一層灰。

我媽教我用洗臉巾做靜電撣:把晾乾的洗臉巾剪幾道(別剪斷),套在筷子上串三張,跟串烤腸似的。
拿這個掃書櫃,灰塵“唰”一下就粘上去了,連縫隙裏的貓毛都沒漏,五分鐘搞定客廳所有檯面,比拿抹布擦省了整整二十分鐘。

廚房檯面的滲色我之前愁得失眠——上次做紅燒肉濺上去的醬油漬,用鋼絲球擦怕刮花石英石,結果越擦越暗,跟長了塊“斑”似的。我媽說“用84泡啊”:拿洗臉巾浸滿84,鋪在滲色的地方,出門買菜回來一擦,居然全沒了!
現在我家檯面跟剛裝的時候一樣亮,做飯都覺得鍋鏟碰上去的聲音都好聽。

四件套收納我之前也犯過傻:牀單、被套、枕套分開塞衣櫃,找的時候得翻遍三個抽屜,上次找被套翻出一堆舊秋褲,急得我一頭汗。
我媽說“用枕套當袋子啊”——把牀單被套疊得跟枕套一樣大,塞進去再對摺,往衣櫃裏一放,整整齊齊的,找的時候一拿就着,再也不用把衣櫃翻得跟“戰場”似的。

還有牆面的劃痕,孩子拿蠟筆在牆上畫了幾道“抽象畫”,我之前以爲得重新刷牆,問裝修師傅說要刮膩子,得花五百塊。我媽讓我用純白牙膏加涼水,拿洗臉巾慢慢揉。試了下,居然擦得乾乾淨淨,牆面沒留一點印子,省了錢還沒讓孩子捱罵,簡直“雙贏”。
衛生間的味我之前用空氣清新劑,聞着香但總覺得悶得慌,有時候還頭暈。

我媽說“用風油精啊”:拿棉籤浸滿風油精,插在小瓶子裏放衛生間,再放一根在鞋櫃裏。
那股薄荷味清清涼涼的,臭味全壓下去了,關鍵風油精才三塊錢,比那些幾十塊的香薰安全多了——畢竟風油精能口服,總比不知道加了啥的香薰放心。

現在我家住了快十年,朋友來做客都說“你家跟剛裝修似的”,其實哪是裝修好啊,都是這些“土辦法”的功勞。你說做家務哪用得着“死力氣”?
找對技巧,省下來的時間能多陪孩子拼個樂高,能多跟老公追部電影,這不比累得直不起腰強?

其實這些竅門哪是什麼“高科技”?都是我媽二十年來攢的“生活聰明”——不用買貴的清潔劑,不用學複雜的教程,家裏現成的東西翻一翻就能用:護髮素、洗臉巾、風油精,哪樣不是平時擺檯面上的?但用對了地方,就能把“麻煩家務”變成“順手的事”。
你家有沒有這種“代代傳”的家務巧招?反正我是被我媽徹底折服了——原來把家保持得像新的一樣,真的不用當“家務機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