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廁所時,“廁所門”要不要關上?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根據

來源: 更新:

我之前總覺得“廁所門要不要關”是小事,直到有天早上推開客廳門,一股混合着餿水和潔廁靈的味直竄鼻子——才發現頭天晚上忘關廁所門,裏面的異味全跑出來了,連沙發墊上都沾着點怪味,曬了三天才散。

後來才明白,這門真不是白關的。

你想啊,廁所裏本來就潮,下水道的反味、馬桶沒衝乾淨的殘留,門開着的話,這些味就跟沒關緊的水龍頭似的,慢慢滲到家裏每一個角落:客廳的茶几上、臥室的枕頭邊,甚至廚房的菜板旁——要是剛好在切水果,細菌順着空氣飄上去,喫進肚子裏能舒服嗎?

再說細菌這事兒,真不是嚇唬人。

廁所裏的大腸桿菌、黴菌啥的,就喜歡潮溼的環境,門開着它們就“越獄”:飄到孩子的玩具上,沾到你的毛巾上,尤其是家裏有老人小孩的,免疫力弱,萬一沾到嘴裏,鬧肚子都是輕的。

我鄰居家孩子之前總感冒,後來才發現是廁所門沒關,細菌飄到臥室,孩子天天抱着的玩偶上全是菌,洗了三次纔好。

還有美觀啊,你說客人來家裏,一進門就看到廁所裏堆的拖把、髒拖鞋,或者半桶沒倒的洗澡水,多尷尬?

我之前就犯過這錯,朋友來做客,剛坐下就往廁所瞟,我趕緊過去關門,臉都紅到耳朵根——從那以後,不用廁所我肯定先帶上門,哪怕裏面收拾得再幹淨,門關着就像給家裏加了層“濾鏡”,看着都舒服。

其實除了關門,還有些小事能讓廁所更乾淨:比如別用敞口垃圾桶,我現在換了個帶密封蓋的,每天晚上必倒,不然廁紙捂一晚上,那味能燻得人睜不開眼;紙巾就用可溶的,用完直接衝馬桶,省得堆在桶裏招小飛蟲。

還有通風,每天早上開10分鐘窗,或者開排風扇半小時,不然洗澡後的水蒸氣凝在牆上,用不了多久就長黑黴斑,擦都擦不掉。

對了,毛巾可別放廁所!

我之前把擦臉毛巾掛在馬桶上方,結果臉上老長小疙瘩,後來才知道,馬桶沖水時會濺起細菌,全沾到毛巾上了——現在我把毛巾掛在陽臺,通風又幹燥,再也沒長過疙瘩。

其實這些事兒都沒多難,就是改改習慣:不用廁所時關上門,垃圾桶帶蓋每天倒,用完及時擦水漬——比你買多少空氣清新劑都管用。

畢竟家裏乾淨舒服,不是靠“迷信”,是靠這些實打實的小細節啊!

你說,要是關個門就能讓家裏沒異味、少細菌,何樂而不爲呢?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