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這20個小技巧,會讓做菜變好喫,請鎖死!
做菜真的是門技術活兒!沒點小技巧,還真有可能屢戰屢敗。
與其自己無限次試錯,還不如學點小技巧,讓這頓飯就變好喫。
本期,就給大家分享20個“能讓菜突然變好喫的”的方法,不會做飯的年輕人,或者雖有做飯經驗,但某一環節總出錯的,一定要給我鎖死了~
1、蔬菜焯水翠綠的關鍵
水開加點鹽、滴點油,焯完水後迅速過涼水,蔬菜能綠得像剛摘的。

至於原因,很簡單,鹽能穩定葉綠素,防止氧化變色;油則能在蔬菜表面形成保護膜,使蔬菜看起來油亮翠綠;過涼水則是爲了快速降溫終止酶活性,保持脆嫩的口感。
2、米飯筋道油亮的關鍵
同樣是蒸米飯,飯店裏的白淨油亮,粒粒分明,而自己在家蒸卻總是又軟又坨。
竅門在這,米洗好後,加一滴白醋、兩滴油再蒸,醋能讓米飯不容易變“面”一直亮亮的;油分子則會包裹米粒,像給每粒米穿了層滑溜外衣,互不粘連。

甚至比例都不用太較真,隨手一兩滴就行,蒸出來那一刻你就知道:這飯,對了。
3、炒雞蛋嫩滑蓬鬆的關鍵
別人炒的蛋,蓬鬆像雲朵,而咱炒的,又老又塌,跟煎餅一樣。
其實炒雞蛋嫩滑蓬鬆的祕訣是:蛋液裏稍稍加一點點水,然後油要多、要熱,燒到冒煙倒蛋液。

因爲只有油夠熱,倒進去纔會“滋啦”一下定型,鎖住水分,而加水等於“加蒸汽”,蛋自己脹起來;
4、蒸雞蛋嫩滑的關鍵
蒸蛋我試過很多遍,飯店那種平滑如鏡的,根本學不會!
但後來,我發現,蒸雞蛋要加開水,哪怕把部分蛋清燙白了也沒有關係,攪勻後撇掉浮沫。

這樣蒸出來的雞蛋,才能跟飯店賣得一樣,一個蜂窩眼都沒有。
5、魚湯奶白的關鍵
看着別人熬的魚湯,跟牛奶一樣白,起初我還以爲真的加奶了。

結果後來發現,不是別人作弊,而是自己方法不對,記住!熬湯前先將魚煎到兩面金黃,然後再倒開水激發脂肪和蛋白質的乳化反應,這樣咱在家裏也能煮出堪比作弊的濃湯。
6、炒肉不不粘的關鍵
炒肉一進鍋,就粘底、結塊?講真!不是鍋不好,是方法不對。
炒鍋不粘的一個關鍵是“熱鍋涼油”,鍋得先乾燒到冒煙,高溫讓鍋面形成“氣墊”倒油,完了油熱再下肉,表面才能瞬間脫水、不粘鍋。

當然,肉也不能太多,因爲肉太多的話,鍋溫“唰”就降了,也會粘。
7、炒肉嫩滑的關鍵
我之前炒肉一直都是柴柴的,還以爲是肉的問題,直至後來我媽告訴我,醃肉的時候加一勺澱粉和一丁點水抓拌均勻,這樣無論雞肉、牛肉,還是豬肉,炒出來都能嫩滑。

我才知道,原來是我的方法不對。
8、燉肉不柴的關鍵
很多人肉燉好幾個小時,還是不軟爛,然後在心裏默默琢磨,達到飯店那種舌頭一頂就散的肉,到底需要多久?

其實,除了時間,還有一個關鍵的點就是燉肉水最好一次加夠,如果中途要加,也得加熱水,千萬別衝冷水。
否則,一勺冷水下去,肉“激”得一縮,當然乾柴。
9、切肉不散的關鍵
特別是熟肉,切不好總是散!遇到這種情況,記住一個口訣:橫切牛肉豎切豬。

意思是牛肉要在紋理上橫切,而豬肉,要逆着紋路豎切,因爲牛肉纖維粗,橫着切是“切斷繩子”,嚼得動;豬肉纖維細,逆着切是“打散纖維”,更嫩不塞牙。
10、炒糖色不失敗的關鍵
很多喜歡做飯的人,容易在炒糖色上踩坑,火輕了不上色,而火重了一不小心又糊了,又苦又黑。

關於炒糖色,不失敗的關鍵是:冷油下糖,全程中小火不停攪拌,直到油裏冒白色小泡泡,再變焦糖色泡泡,立刻倒肉。

大火容易焦,中小火能讓糖慢慢融化、變色,顏色均勻漂亮。冒小泡是“快好了”的信號,再晚就苦了。
11、油炸物品酥脆的關鍵
油炸食物比例掌握不好,出來就不酥脆,而不酥脆的油炸食物就沒有靈魂,滿分10分,最多得5分。
如果你也有這個困擾,記住這個比例:雞蛋 : 麪粉 : 澱粉 = 1:1:2,加點鹽和花椒粉,調成酸奶狀。

澱粉脆,麪粉韌,雞蛋蓬鬆,比例對了才酥脆;鹽提味,花椒粉去膩,炸出來香而不齁。
炸完咬一口,咔嚓一聲,脆到心尖!
12、炒土豆絲脆的關鍵
土豆絲雖然很家常,但是想做好,也是有竅門的。

比如脆脆口感的土豆絲,切完多洗幾遍,把澱粉洗掉,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下鍋翻兩下,馬上加醋。
澱粉多了容易糊鍋、變軟;醋一加,土豆絲細胞更緊實,炒出來才脆。
13、炒青菜翠綠的關鍵
外面喫的青菜,油亮油亮的,像裹了層光,而咱炒的,只能說熟了。
我也是最近跟邪修學了一個“水油燜法”,把菜放進鍋裏,油、生抽、蒜蓉按正常炒菜的比例調成料汁倒在蔬菜上,然後蓋鍋蓋燜軟。

這樣菜是燜熟的,而油和醬汁浮在表面,所以看起來更光亮,跟外面飯店賣得一樣一樣的。
14、炒蓮菜不黑的關鍵
炒蓮藕不注意,最容易變黑了,爲了防止炒出來的蓮藕像生鏽了一樣,切好的藕得立馬泡水,防止氧化變黑。

然後炒時淋兩滴醋,醋讓環境變酸,氧化就慢了。
另外,炒的時候加幾滴白酒或料酒,炒出來的蓮菜看着白淨,喫着脆爽,好喫極了。
15、炒茄子不黑的關鍵
夏天正是喫茄子的季節,但是做不好的茄子會發黑,一點食慾都沒有。

爲了避免這個問題,茄子切完要用水多洗幾遍,或者水泡10分鐘再下鍋炒,然後炒時加兩滴醋,防氧化還提鮮。
炒出來紫亮紫亮的,不是黑,是高級感。
16、炒豆腐不粘的關鍵
豆腐一煎就碎,一炒就爛?也太嬌氣了吧!
說句實在的,豆腐是嬌氣,但是方法對了,再嫩的豆腐,也能完整不破。

炒豆腐時,油裏記得撒點鹽,熱鍋+鹽=天然不粘層,這時一個要點,另一個是豆腐下鍋後,別急着翻,等豆腐表面成型,晃一晃,能滑動再翻面,這樣炒出來的豆腐才能完整不破。
17、煎食物不濺油的關鍵
煎東西時最怕油花亂蹦,嚇人還燙人,經常做飯的人都知道,爲了避免濺油,最好的方式是隔離水。

下鍋前,用廚房紙把食材表面的水擦乾,因爲水遇熱油會“炸”,變成小水珠亂飛,擦乾了,油就安安靜靜,不燙人也不嚇人。
18、煮餃子不開裂的關鍵
我之前煮凍餃子,總是有開裂的,後來我媽就告訴我,要得餃子下鍋不開裂,就把拿出來的凍餃子先用涼水衝一下,緩個凍再下鍋。

雖然我不知道是什麼原理,但照做後,真的沒有開裂的了。
另外,餃子也不用煮太久,一般三開,每次開水後加一碗涼水,重複三次,餃子飄起來就好。
19、炒青菜脆爽的關鍵
別人炒青菜乾乾爽爽,而自己炒青菜,總是出一堆水,像水煮菜。
你可能不知道,其實問題出在了放鹽時間上,鹽是“脫水高手”,一放進去,水分嘩嘩出,菜就軟了。

炒水分多的菜,一定要注意,先用油幹炒到差不多熟了之後,再放鹽,這樣炒出來的菜才幹爽脆嫩。
20、醪糟湯蛋花散的關鍵
這招是跟我老姐學的,要不是她說,我都沒注意自己做的醪糟湯,蛋液會裹住米粒,呈坨狀。

想要做出來跟外面賣的一樣,蛋花很散,就先打蛋液、再倒醪糟。
好吧,這麼細節的點也能被她發現,不過我試了之後,確實賣相更好,也更好喝。
好啦,本期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裏啦,大家還有什麼飯菜變好喫的祕訣,求分享吶,我還想成爲更高級別的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