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姑娘買下28㎡小家,堅持每天一收拾,獨居生活過得簡單又愜意

來源: 更新:

現在好多年輕人寧願咬咬牙在市中心買套小房子,也不想擠出租屋或者將就住父母家——不是圖面子,是想要個“關上門就只剩自己”的角落,就像這位38歲姐姐的28㎡小家,看完我居然有點“恨自己沒早想到”的遺憾。

你看她的玄關,右邊做了到頂的木櫃子,不僅能塞下常穿的鞋,居然還把冰箱嵌進去了——小戶型的收納哪是“放東西”啊,是“把每一寸空間都掰碎了用”,但這樣一來,進出門拿鑰匙、換鞋、取快遞,連冰箱裏的可樂都能順手摸得到,根本不會亂成“進門先踢鞋”的樣子。

再看那開放式廚房,原木色的上櫃配藍灰色的下櫃,看着就高級,關鍵是檯面上能擺下油鹽醬醋,炒完菜轉身就把盤子放餐桌上——餐桌居然是用飄窗改的!

坐那喫飯能看窗外的梧桐樹影,比餐廳裏擺個大圓桌實用一百倍,畢竟獨居的人,哪用得着那麼大的桌子?

客廳更妙,人字拼的實木地板踩上去腳感軟乎乎的,薄荷綠沙發配灰色牆,沉穩裏帶着點清透,像把春天的風揉進了房子裏。

最聰明的是把客廳和臥室的隔牆拆了一半,換成磨砂玻璃——既能借臥室的光,讓小客廳不顯得暗,又能隔着玻璃朦朦朧朧的,不用擔心換衣服被看見,這纔是小戶型的“光與隱私”平衡術啊!

還有女生最在意的衣帽間,她居然把原來的廚房往前挪了點,再加上衛生間的過道,做了整面牆的藍灰色衣櫃——能掛長裙,能疊毛衣,還有抽屜裝襪子和首飾,牆上還貼了面鏡子,每天出門前對着鏡子塗口紅、理頭髮,連上班的心情都跟着美起來。

你說,哪個女生能拒絕這樣的衣帽間?

就算房子小,也得把“愛美的權利”留着啊!

衛生間才3㎡,居然能塞下洗手檯、淋浴房和馬桶——洗手檯放中間,兩邊分別是淋浴和馬桶,佈局緊巴巴的但剛好夠用。

牆地面用了仿大理石的咖色磚,局部加了點淺藍色,暖光燈一打,居然不顯得壓抑,反而像酒店裏的小衛生間,乾淨又舒服。

其實我之前幫朋友裝過27㎡的房子,最頭疼的就是“既要收納又要好看”——要麼裝得太滿像倉庫,要麼留太多空位積灰,可姐姐這房子剛好卡在“夠用”和“精緻”之間。

比如開放式廚房沒有裝推拉門,不會擋光;磨砂玻璃不用掛窗簾,省了空間;連衣櫃的顏色都選了和廚房下櫃一樣的藍灰色,整個房子看起來統一又協調。

好多人說“獨居會孤單”,可姐姐這房子收拾得清清爽爽,每天下班回家,先在玄關換雙舒服的拖鞋,然後去廚房煮碗麪,端到飄窗餐桌上邊喫邊看劇,喫完了把碗放進廚房的洗碗機,再窩在沙發上翻兩頁書——這樣的日子,比勉強和不喜歡的人湊活“搭夥過日子”舒服一百倍吧?

還有人說“小房子沒法裝出質感”,可姐姐的房子裏,每一樣東西都“剛好在該在的地方”:衣櫃的拉手是銅色的,沙發的靠墊是亞麻的,連衛生間的毛巾架都選了和衣櫃同色系的——不是貴的東西纔好,是“選對的東西”纔好。

你們說,是不是越會收拾小空間的人,越懂怎麼把日子過成詩?

比如姐姐每天堅持“一收拾”,不是說要把房子擦得鋥亮,是把脫下來的衣服掛回衣櫃,把用過的杯子放進洗碗機,把沙發上的靠墊擺整齊——這些小事堆起來,就是“家的溫度”啊。

其實不管房子多大,最重要的是“自己住着舒服”。姐姐38歲沒結婚又怎麼樣?她把28㎡的小房子住成了別人羨慕的樣子,把“不將就”寫進了每一個角落——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生活該有的樣子”嗎?

你有沒有過“把小空間裝成理想家”的經歷?或者你心裏的“小房子理想型”是什麼樣的?

歡迎留言和我聊聊~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