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子兩週沒回家,廚房的大白菜已開花,網友:修煉成精了?
我之前養多肉那叫一個費心,每天扒着窗戶瞅光照夠不夠,澆水得拿噴壺一點點呲,結果還是爛了根;三角梅買的時候帶倆花骨朵,回家養仨月,葉子長了一大圈,花全掉光,扔了捨不得,留着佔地方,跟塊嚼不動的“雞肋”似的。
上週清理廚房,翻出顆剩白菜——上次炒了半顆,剩下的隨便撂案板上,外皮都幹得發皺。

本來想扔,瞥見根部還帶着點白鬚,順手找了個喝剩的奶茶杯,裝半杯水把根泡上,往陽臺角落一放,壓根沒當回事。
週末早起曬衣服,掃到陽臺那刻我都愣了:那半顆白菜居然抽了嫩梗!

綠得發亮的梗子從菜心鑽出來,頂端頂一串小黃花骨朵,花瓣卷着像小喇叭,陽光一照黃得透亮,比我養的長壽花精神十倍!
後來查了才明白,這叫“抽薹”——白菜是十字花科蕓薹屬,跟油菜是親戚,只要溫度溼度合適,哪怕沒土沒肥,靠點水就能長葉開花,哪是什麼“成精”?

就是植物的本能,可架不住它長得太爭氣啊!
你說有意思不?

咱們精心伺候的花,要光照要施肥要換土,結果半死不活;隨手扔的白菜,沒照顧沒講究,倒開出花來。
我同事上週還吐槽,她花200買的進口月季,養倆月沒開花,冰箱裏剩的白菜根放礦泉水瓶裏,沒幾天就冒花了,氣得她把月季挪去角落,專門給白菜騰位置。

其實白菜開花真不難,我現在都摸出規律了:留4、5釐米的根,找個能固定的容器,水剛好碰着根(別泡葉子,容易爛),放散光處別暴曬,兩三天換次水,頂多十天準開花。
那小黃花一串一串的,雖不如玫瑰驚豔,可勝在鮮活,早上看一眼,比喝杯熱奶茶還暖。

還有人說白菜開花是“百財發”,春天本來就該萬物冒頭,養這麼一盆,又好看又吉利,比買貴得要死的進口花強多了。我媽昨天來,看見陽臺的白菜花,直說要把家裏剩的白菜根都拿來養,“比盆栽省事兒,還能討個好彩頭”。
你們有沒有試過?

家裏要是有剩白菜根,彆着急扔,找個小瓶子裝水試試——說不定過兩天,你也能在廚房或陽臺,收穫串“意外的小黃花”。畢竟最驚喜的美好,往往都是“無心插柳”來的,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