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音吊頂”=“智商稅”?太多人吐槽花錢裝了,噪音該有還是有
如今住樓房,左鄰右舍的噪音確實難以避免,這就催生出了所謂的“隔音吊頂”行業,不少人花大價錢在天花板裝隔音吊頂、彈性減震吊頂……但,真的有用嗎?
實話和大家說,大部分的隔音吊頂,有點作用但不多,若碰到不太講究的鄰居,弄出較大聲響的話,家裏噪音該有還是有。

那爲什麼很多裝修公司和生產廠家,還是狂推這種隔音吊頂呢?無他,就是一個低成本、高利潤的暴利原理。
天花板噪音只是一方面

天花板傳來的噪音其實噪音的一部分,若想要只依靠這隔音吊頂阻隔噪音的話,就像是住在一間只有一面牆的房子裏一樣,四面漏風,隔音效果並不能做到極致。
要知道,噪音並非只是從樓上傳來的,裝修和踩踏時的震動,也會傳導到牆壁,或管路,讓這些噪音進入家中,可不是隻有房頂做了隔音吊頂就能避免的。

這也是爲什麼,很多家庭直播間、音樂房,都要四面牆包裹吸音棉,再做隔音吊頂和地板了,但做一個隔音吊頂,吸音效果真的有限。
對於震動噪音的抑制很有限

做隔音吊頂,更多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一定的空氣噪音,即便是安裝彈性減震吊頂,對於震動噪音的削弱也十分有限。
若樓板隔音極差,做了隔音吊頂後,說話聲、電視聲會有一定程度的削弱,而這只是佔據了日常生活中噪音的一小部分,況且還並非完全隔絕。

這就導致,通過震動傳播的噪音,如過大的腳步聲、挪動桌椅時與地面的摩擦聲、小孩子玩鬧跑跳的聲音、以及管路產生的震顫聲,依舊存在,想要完全隔絕很難。
彈性減震吊頂有用嗎?

那看到這裏,有小夥伴該問了,那彈性減震吊頂有用嗎?我只能跟你說,比普通的隔音吊頂好一些,但也有限。

就這麼跟大家解釋,普通吊頂隔音的原理,就是在龍骨和石膏板裏面加一層吸音棉。
而彈性減震吊頂呢,則是多了一道彈簧的工序,乍一看,這不是給震動多了緩衝區間嗎?實際上,共振和普通走路挪桌椅的低頻噪音,還是依舊會存在。
做彈性減震吊頂,除了貴很多,用處真的不會大很多。
如何實現家居隔音

說句實在話,現在的樓房,想要徹底隔絕噪音,讓家裏100%清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兒……
即便按照最高規格做樓板樓層,住的人多了,互相產生噪音也難以避免,更何況還有小區裏的人聲和馬路車輛經過的路噪。
或許只有搬到居住密度小一些的地方,或者把家裏都做成隔音房,才真的能實現隔絕噪音吧。
但我倒是有幾個降噪小技巧分享給大家,比起浪費錢做隔音吊頂,它們要實用的多。

其一,窗戶一定要選好,斷橋鋁三層中空窗戶,起碼能將戶外噪音基本都隔絕開來。
其二,門扇選橋洞力學板,加上隔音條以後,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樓上樓下在其他空間活動時,帶入睡眠區域的噪音。

其三,廚房、陽臺和衛生間的下水管道,儘量包管,尤其是離臥室近的衛生間,若不想半夜聽到嘩啦啦下水聲,就包隔音棉+阻尼片。
最後,提醒大家在最一開始選房的過程中,就看看小區周圍環境和鄰里素質,最好是工作日晚飯點以後去,這時候纔是最日常的生活場景,別白天去。

好啦,相信看到這裏,大家應該對“隔音吊頂”是不是智商稅有了一個大概瞭解了,我是真看不下去有太多人踩了它的坑,白白浪費錢還要忍受噪音的折磨!今兒就給大家提個醒,讓各位在裝修的時候心裏有桿秤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