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兄弟情深,背後全是算計,《人生若如初見》三兄弟暗潮湧動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愛情如是,友情亦如是。
初相識時,梁鄉、楊凱之和李人駿一起踏上輪船,駛向遠方,奔赴前程。
在異國他鄉,三少年風雨同舟情同手足,爲了幫兄弟出頭,寧願一起受罰關禁閉,對彼此掏心掏肺。
終於等到學成歸國那天,他們滿腔熱情意氣風發,期待着廣闊天地大有作爲。
不曾想,成年人的兄弟情,那麼容易變質。
電視劇《人生若如初見》進入歸國篇,三兄弟開始走向分崩離析。
表面互相支持,實則步步算計,道不同終歸不相爲謀。

身爲清宗室子弟,梁鄉是天選棋子,就算留日名額,也是替代者。
意外救了醇親王后,他有了新的任務“去弄明白,爲什麼日本人行,我們不行!”
在日本,梁鄉廣撒錢財,籠絡人心,爲歸國大展拳腳提前謀劃,袁世凱也向他拋去橄欖枝,深思之後,他還是選擇了拒絕。
歸國後,梁鄉先被安排了閒職,後因得到皇太后賞識去做了教官,兵部改爲陸軍部後,梁鄉有了實權。

上門送禮者,絡繹不絕,李人駿也帶着北洋第三鎮統制大人的5千元登門。
被拒絕的李人駿,轉頭就把5千元交給情人蕭鳳蘭,讓她放貸,只帶待日後有機會再送給梁鄉。
梁鄉本來有意提攜李人駿,因爲送禮的事情,心中不快索性放下。
自以爲送上人情的統制大人跟梁鄉要新設備,碰了一鼻子灰後,開槍震懾李人駿,李人駿只得道出實情。

到底顧念同窗情誼,梁鄉帶夫人拜訪李人駿,兩個人打起了楊凱之的主意。
他們互相大倒苦水,幾分真情幾許假意。
“我身邊任何一粒沙子,都能砸死人”,梁鄉清楚地知道,當前的自己只是各方勢力博弈的棋子。
“你同學懸,5千元錢都盛不下,還想做軍事領袖!”
思索統制大人的話,李人駿給梁鄉出主意,調回楊凱之,讓他替梁鄉幹髒事。
“楊凱之在延吉大展拳腳,如今已是朝廷戍邊英雄,借他的頭銜用一下。”

李人駿算計楊凱之時,梁鄉的眼神中透着狡黠,他找李人駿的目的達到了。
他們不知道的是,梁鄉,亦是楊凱之的目標。
楊凱之被調回,回北京之前,他先去上海與楊一帆見面。
梁鄉勢頭正勁,身爲革命黨人的楊凱之如果成爲他身邊的臥底,更利於展開工作。
楊凱之去看望了宋葆全,看着自己投資的後輩大放異彩,宋葆全有着掩飾不住的得意。
“新政可以的話,不革命是好事。”
宋葆全看似只是一介富商,卻並不簡單,他坐山觀虎鬥,一句“一人謀國事要有世界之眼光“更彰顯他的眼界和格局。

晚清時期經歷着中華民族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鉅變,各種派別各種人物紛繁登場,不同背景不同階層的青年們叩問不同的救國之路。
人人都想拯救神州大地,人人都有自己的執着和理想,沒有人知道,哪條路纔是正確的。
大清王朝那把腐朽的木椅,已經不堪重負,病入膏肓,梁鄉執着於最後那聲粗喘。
五大臣準備出國考察時,梁鄉和同僚交談此次費用。
“八十四萬兩,各省攤派。”
“下了血本啊。”
談笑間,梁鄉已不再是曾經的他。
在學堂上,梁鄉用怒扇二貝勒立威,再用慶親王的態度巧妙壓制其他宗室子弟,又說開的不是學校是銀行,他並不在意清廷到底腐朽到哪一步,只想着施展抱負。

梁鄉要的,是維護現有的制度、現存的利益,保自家的太平和自己的富貴榮華。
李人駿一直跟隨北洋三鎮統制大人,楊凱之是革命志士,不同的選擇早已寫好分道揚鑣的結局。
隨着劇集的更新,《人生若如初見》三兄弟明確陣營,紛紛佈局暗中角逐,不得不感嘆編劇江奇濤的頂級筆力,把清末各種派別梳理得很清晰,又立住了一個又一個飽滿而生動的角色,不愧是他的封筆之作。
我楊凱之即將回到梁鄉身邊,曾經的三兄弟如何面臨?鎖定《人生若如初見》,讓我們沉浸在充滿歷史縱深的世界裏,感受時代拐角的跌宕起伏和風雲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