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當成“武俠片”,誤解了25年!如今看懂後,我才知道它爲何偉大
近日在電影《臥虎藏龍》上映25週年之際,導演李安與主演章子怡重聚。
在洛杉磯以一場充滿溫情與敬意的放映會,帶領全球觀衆重溫了這部華語電影史詩的經典魅力。

雖然李安曾稱這部片子是自己電影生涯中最難拍的一部,但該片在李安電影生涯中卻是最特殊的一部。
全球票房突破1億美元,成爲華語電影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影片。

對於《臥虎藏龍》,相信大多數人在第一次看時都把它當作武俠片來看。
如今再次重溫,青石卻發現《臥虎藏龍》不止是一部武俠片。

比起表面的刀光劍影,人心的情感和慾望纔是李安要表現的江湖。
今天青石就通過影片中的三對人物關係,和大家一起聊聊《臥虎藏龍》中藏得極深的“情和欲”。

第一對:玉嬌龍與羅小虎的激情之慾。
李安素來擅拍潛藏在人心裏的慾望。
無論以家庭關係爲主導的《父親三部曲》,還是探討同性愛情的《斷背山》,都爲慾望賦予一股綿柔之力,躲不開繞不過。
在《臥虎藏龍》,這慾望就是章子怡飾演的玉嬌龍。

影片中玉嬌龍作爲邊疆大吏玉大人的獨生女兒,從小跟着父母親走遍新疆各地,見過各色風土人情。
在外人眼中玉嬌龍是大家閨秀,可實際上她從小跟着碧眼狐狸學功夫,眼裏裝滿對江湖的嚮往。

一次出行中玉嬌龍偶遇打劫官隊的沙漠強盜羅小虎,因一把梳子兩人打出感情。
最終野蠻少女和大漠上的追星少年來了一次親密接觸,在沙漠中擁抱自己的本能。

可以說玉嬌龍和羅小虎最原始的激情之慾,是玉嬌龍成長的第一步,也是她主動接近自由的重要一步。
影片中玉嬌龍和羅小虎的親密戲份有三次。

第一次,是初嘗禁果。
兩人先是大打出手,慢慢慾望迸發激烈親吻。

玉嬌龍露出了性感的小腹,羅小虎的手不斷挑逗,玉嬌龍的身體開始不受控制的顫抖。
然後兩個人上下翻滾,釋放出內心最火熱的慾望。

第二次,是面臨分別。
玉嬌龍準備回家,此時的兩人處在熱戀中,兩人用酣暢淋漓的交流來釋放離別前的不捨。
玉嬌龍還把那把讓他們結緣的梳子給羅小虎,當做彼此的定情信物。

第三次是兩人在武當山再遇,也是兩人的最後一次。
和前面兩次兩人的交流都是天雷勾地火相比,第三次畫風明顯不同。
相比較前兩次玉嬌龍佔據主動,這一次羅小虎佔據主動。

而玉嬌龍除了接納,不再有更多的動作。
三次親密戲份的變化,也暗含玉嬌龍與羅小虎激情之慾的衰退,更準確說是兩人關係的漸行漸遠。

在玉嬌龍處於情竇初開、對人身自由極度祈盼時,羅小虎尚能滿足她的情慾與野性。
當玉嬌龍碰到俞秀蓮和李慕白之後,羅小虎已經不能再滿足玉嬌龍的高端渴望。

玉嬌龍與羅小虎之間更多是本能的激情之慾,他們在一起代表了玉嬌龍不服禮教。
想掙脫束縛的原始慾望和衝動,因爲她太渴望自由、太想擺脫身邊的束縛。
所以結局當萬事落幕,武當山下一夜纏綿,是她對羅小虎最後的彌補。

第二對:俞秀蓮與李慕白的壓抑之慾。
如果玉嬌龍在影片中隱喻人性原始的“情感驅動”,那李慕白和俞秀蓮則代表與之對立的世俗規範下的“理智剋制”。
李慕白跟俞秀蓮多年相識相知,卻始終被禮教束縛着。

周圍所有人都知道他們倆相愛,可就因爲秀蓮訂過親,未婚夫爲救李慕白而死。
一個不敢背叛未婚夫,一個不敢背叛兄弟,於是兩人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
而且相比較李慕白從對慾望的壓抑到逐漸釋放,俞秀蓮卻把自己一直框在理性節慾的世界中。

影片開頭,俞秀蓮得知李慕白在閉關中進入一種很深的寂靜,便自然地問起其是否得道。
可當李慕白對着俞秀蓮談及心中尚有“放不下的事”時,俞秀蓮卻下意識的目光躲閃。

最後一場戲裏李慕白身中毒針命在旦夕,俞秀蓮卻要李慕白憑最後一口氣煉神還虛,不要將心放在她身上。
兩個場景,交相呼應,將俞秀蓮對情感的強烈剋制展現得淋漓盡致。

而讓俞秀蓮對慾望的剋制更加清晰,導演特意讓玉嬌龍和她形成鮮明對比。
玉嬌龍和俞秀蓮是典型的“雙生”。

玉嬌龍是外柔內剛,俞秀蓮是外剛內柔,兩個人一度以姐妹相稱。
俞秀蓮在江湖行走,內裏卻是閨秀做派,謹遵仁義道義。

貝勒府中面對玉嬌龍對江湖的嚮往,她就直言:
我雖然沒有出身於你這樣的官宦人家,可是一個女人一生該服從的道德和禮教,並不少於你們。

而且俞秀蓮是禮教道德的服從者,甚至擁護者。
面對玉嬌龍的反抗,她一邊慈祥呵護一邊溫柔勸導,說服玉嬌龍就該認命就該服從。

玉嬌龍雖然作爲貴府千金,但我行我素,渴望無拘無束的自由。
當俞秀蓮講述她、李慕白和未婚夫孟思昭的故事時,玉嬌龍就直白說出。
你和李慕白沒有錯,愛就愛了唄。

影片中導演也通過兩場武打戲,展現出玉嬌龍代表的慾望與俞秀蓮代表的倫理之間的抗衡。
第一場是偷盜青冥劍。
俞秀蓮給貝勒爺送完寶劍後,對方點破她和李慕白的關係,並決定撮合兩人。
此時俞秀蓮的內心便開始打架,一方面她愛李慕白,另一方面她的價值觀又要求她做一個從一而終的女人。

同樣此時的玉嬌龍內心同樣在打架。
她即將嫁給一個不愛的人,如果遵從內心的慾望,她勢必會觸犯社會的倫理。

於是在夜裏,李安通過一場偷盜青冥劍的打戲,將她們內心的掙扎外化出來。


在這場打鬥中,俞秀蓮象徵倫理,玉嬌龍象徵慾望。
打鬥的結果俞秀蓮壓制住自己的慾望,青冥劍被偷走,而玉嬌龍遵從自己的慾望,盜走青冥寶劍撕破倫理牢籠。

第二場是逃婚後的玉嬌龍來找俞秀蓮。
李慕白向俞秀蓮表明心意,此時她的內心再次面臨着倫理與慾望的決戰。
我們看到俞秀蓮回到家裏先給先夫孟思昭上了一炷香,隨後玉嬌龍便出現了。

從玉嬌龍的角度來看,她終於自由的闖入江湖,但她也看到這種自由所帶來的破壞力。
玉嬌龍恐懼了,所以她要尋求社會倫理的保護,於是她便來找俞秀蓮。

但當她找到俞秀蓮便後悔了,她發現不合理的社會對人性束縛如此之大,所有人都想安排她的人生。
於是,慾望與倫理上演最後決戰。

俞秀蓮用盡十八般武器,試圖壓制自己內心的慾望,最後近乎取巧般地壓制住了。
然而過分壓制自己的慾望,反而容易被慾望所傷,玉嬌龍給她一劍,飛走了。

玉嬌龍則在戰鬥的過程中,發現慾望的力量是如此的強大,最後她決定認劍不認人,用絕對力量維護絕對的自由。

影片結尾,李慕白沒有保留最後一口氣以延續生命,而是以命相搏地向俞秀蓮吐露真言。
此時的俞秀蓮終於突破世俗枷鎖擁吻了李慕白,可已經爲時已晚。

也正是認識到兩人對感情的過於剋制,所以俞秀蓮對玉嬌龍說:
不論你對此生的決定爲何,一定要真誠地對待自己。
愛人已逝,江湖已遠,寂滅之中俞秀蓮的這句話,又何嘗不是說給自己聽的。

第三對:李慕白與玉嬌龍的隨心之慾。
相比較玉嬌龍與羅小虎、俞秀蓮與李慕白之間直觀的感情,李慕白與玉嬌龍的感情線比較模糊。
當年青石在看電影時,不明白碧眼狐狸爲什麼要給玉嬌龍下迷香。

更不明白玉嬌龍要對李慕白說,你要劍還是要我。
如今再看才發現,影片中李慕白愛的人不止俞秀蓮,還有玉嬌龍。

更確切的說,李慕白對俞秀蓮的是愛,對玉嬌龍的則是欲。
李慕白本是道教中人,講的是無慾無求,但他做不到,所以入不了道。
因此當他意識到閉關和入定無法使自己喜悅,反而心生悲哀與虛無時,他頓悟自己仍未放下慾望。

爲追求本心指引,他來到恩師墓前懺悔,並交出青冥劍,試圖放下世俗和心愛的人退隱江湖。
但在這個過程中他遇見潛入貝勒府還青冥劍的玉嬌龍,李慕白髮現她會武當劍法且有天分。

尤其是相比俞秀蓮的恪守隱忍,年紀輕輕的玉嬌龍活得更加肆意飛揚。
所以當這個充滿野性和蓬勃的生命力出現時,她突然就擊中李慕白的心。

驚醒他心裏壓抑多年的慾望,多年來被禮教束縛的情感和慾念逐漸噴薄而出。
李慕白月下舞劍其實是一段展示內心糾結和掙扎的戲,俞秀蓮看得分明,這個時候的他已經動搖。

之後兩人去找玉嬌龍途中的對話中,李慕白說“我也阻止不了我的慾望”。
這裏的慾望,其實暗示的就是玉嬌龍。

影片中那場堪稱影史經典片段的竹林打鬥戲,更能說明李安導演的獨特用意。
在拍這場戲時,李安的要求就是要拍得“意亂情迷”。


這場大戰,要呈現的就是李慕白與內心原始慾望的戰鬥。
所以當我們看這場戲時,明明是武打動作戲,卻能感受到一種意亂情迷的意味。


更重要的是,在竹林大戰中,玉嬌龍看穿李慕白內心深處的慾望。
所以纔會在山洞問出那句,你要劍還是要我。

可以說,在李慕白、俞秀蓮、玉嬌龍三個人的微妙關係中。
玉嬌龍更像是一味情感的引子,冥冥之中引導李慕白去探尋並正視內心的真我。

而經過竹林一戰後,李慕白終於學會了和自我的慾望相處。
李慕白最後爲救玉嬌龍而死,又在臨死前向俞秀蓮表白,都是隨心而動。
他終於不再被社會立法所束縛,也終於完成了自己的“道”。

最後我們再來看整部電影。
開頭是李慕白放不下人間情慾,出關下山。

結尾是玉嬌龍上山,斬斷世間慾望,整部電影形成一個精妙的環形結構。

影片中李慕白想要超越情慾而不能,所以不能入道。
俞秀蓮則是被壓抑的情慾,玉嬌龍是自然的情慾,愛就去追求不愛就放手。

這樣來看,我們就會發現《臥虎藏龍》其實是一部披着武俠外衣的情慾倫理片。
它展現出末世情結下江湖兒女的情慾掙扎,觸碰到中華文化最隱祕的命門,拍出了國人壓抑5000年的情與欲。
而這也正是這部電影的偉大之處,江湖藏着龍與虎,人心藏着情與欲。

青石電影|小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