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之女張末,年少不懂父愛,離婚後父親託舉她愛情事業雙豐收

文案 | 零零妮
編輯 | 解憂僧
張藝謀的女兒張末,曾與父親有着深深的裂痕,還遭遇外籍丈夫出軌家暴。如今在父愛的託舉下,終於迎來事業愛情雙豐收。

提起張末,絕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張藝謀的女兒”。
可鮮爲人知的是,作爲名導演的女兒,她的人生並不幸福更不完美。
好在兜兜轉轉20年,她一直怨恨的父親張藝謀,最終成爲她最堅實的後盾。

1983年,張末出生於陝西,爲了照顧她,母親肖華放棄工作,在家全職照顧她。
而這時候的張藝謀,還是電影製片廠的一名沒有名氣的攝影師。即便工作忙碌,可他每週都會抽出時間,陪伴照顧這個唯一的女兒。
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隨着張藝謀的事業蒸蒸日上,與妻子肖華的差距越來越大,夫妻倆最終在張末5歲那年選擇了離婚。

父母離婚後,年幼的張末跟隨媽媽生活,而爸爸則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看望她。
雖然父愛沒有缺席,但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父母離婚就是天塌地陷的事情。
在那個年代,單親家庭還比較少見,這也導致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張末都要忍受同齡小孩的嘲笑。

張末一天天長大,她知道自己爸爸是大名鼎鼎的導演張藝謀,可這名氣帶來的不是光環,全是恨意。
張藝謀與女友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狗血戀情鬧得全國皆知,更加深了張末對爸爸的不滿。
小姑娘敏感又倔強,覺得爸爸喜新厭舊,虧欠了自己,也虧欠了媽媽。
於是,她選擇用疏遠爸爸的方式表達不滿,甚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不諱地表達了對爸爸的“恨”。

好不容易等到爸爸與女友分手,天真的張末以爲自己的家,終於有了圓滿的機會。
可令她失望的是,49歲的爸爸張藝謀,竟然選擇與18歲的陳婷走到了一起。
而陳婷比張末只大1歲。
張末對此很是不解,她嘗試着說服爸爸離開陳婷,與媽媽肖華複合,可張藝謀說什麼也不答應。
正是張藝謀的這一舉動,讓父女倆徹底決裂。

對爸爸徹底失望的張末,決定離開這個傷心地,孤身前往美國讀書。
身爲父親的張藝謀,深知成人的世界,孩子無法理解。
對於女兒的疏離和怨恨,他只能保持沉默,然後用自己的方式來守護和支持着女兒,不惜花鉅額學費支持女兒前往國外頂尖的電影學院深造。
可即便如此,父女間的裂痕也並不容易彌合。
兩人很少聯繫不說,張末還總是在一些大事上和爸爸賭氣,比如婚姻。
在國外,張末遇到了男友托維。
托維每天對張末說着甜言蜜語,張末很快就淪陷於愛情中。

得知女兒的戀情後,張藝謀特意飛到美國和托維見了一面。
張藝謀很不看好托維,強烈反對女兒和他走入婚姻:“這個男人很不靠譜,你不能嫁給他。”
然而,張末卻聽不進去:“你不瞭解他,你自己都離婚了,沒有資格說我。”
爲了這事兒,父女倆吵了幾次架,終究兩人還是不歡而散。
張未不顧張藝謀的反對,執意嫁給外國男友托維,可這段婚姻卻給了她沉重一擊。
婚後沒多久,托維就原形畢露,不僅大搞婚外戀,還經常把張末打得鼻青臉腫。
異國他鄉,舉目無親,曾經以爲的幸福瞬間崩塌,張末的世界只剩下一片灰暗。

在最無助的時刻,張末想起了爸爸。
當她打電話向爸爸哭訴自己的遭遇時,張藝謀心疼壞了,在電話另一端暴跳如雷:“你傻啊,馬上跟他離婚,然後回國,我過來接你回家”。
隨後,張藝謀趕赴美國,將受傷的女兒接回來。
回到熟悉的環境,回到父親身邊,張末那顆漂泊受傷的心,終於找到了停靠的港灣。
當她看到自己的房間還是和她離開時的佈局一樣,且一塵不染,這才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原來,父親一直是愛自己的。
家,永遠是最後的退路,爸爸一直都在。

回國後的張末,決心在電影圈深耕。
儘管張末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好在爸爸張藝謀能夠時刻給與她指點和幫助。
在父親近乎苛刻的要求下,張末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和底氣,獨立執導了自己的電影處女作《28歲未成年》。
同時,父女倆的關係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的變化。
曾經橫亙在父女間的心結,在共同的創作激情和對電影的熱愛中,早已煙消雲散。
如今的張末,與現任丈夫孟丹青感情穩定,享受着新家庭的幸福。
事業上,有張藝謀在默默爲她託底,導演之路越走越寬。

不幸的婚姻經歷,讓張末得到了成長,讓她理解了父親的選擇,並放下過去,開始擁抱嶄新的生活。
都說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不管發生了什麼,親情終究是重要的。
也是能夠支撐我們走過人生風雨,最安全最穩固的力量。
尊重他人的選擇,好好愛自己,珍惜眼前人,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功課。
--END--
簡介:張平,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中級社工,知名情感自媒體人。我有酒,你有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