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古裝第一美女:入行40年零緋聞,讓兒子隨母姓,綜藝裏殺瘋了

來源: 更新:

追《一路繁花2》的時候,好多人本來是衝劉曉慶、劉嘉玲這些影后去的。

沒料到最後反而被何賽飛圈了粉。

說起來也有意思,這檔綜藝裏的姐姐們個個氣場全開,原本大家還偷偷擔心會不會有摩擦,結果一羣人相處得比想象中和諧多了。

而第一次站上真人秀舞臺的何賽飛,偏偏成了最讓人眼前一亮的存在。

誰能想到,這位在越劇舞臺上自帶精緻氣質的藝術家,生活裏竟然這麼實在可愛。

一塊肥皂既能當洗面奶又能當沐浴露,揹包裏總塞着自家種的青菜和蝦仁。

就連高顱頂的假髮,她也敢在鏡頭前大大方方露出來,完全沒有明星的架子。

拍絲巾照的時候更有意思,她甩着絲巾轉圈圈,笑得像個沒長大的孩子,那股不矯情的鬆弛感,隔着屏幕都覺得舒服。

最打動人的還是她的 “直”。

不是那種不管不顧亂髮脾氣,而是心裏有譜、做事有分寸。

記得有次約定好 11 點出發去喫飯,張柏芝還沒上車,她直接開口催 “趕緊走,別耽誤行程”;

後來節目組臨時加採訪,耽誤了去博物館的計劃,她當場就問 “爲啥現在做?回賓館不行嗎?”,硬是幫大家保住了原本的行程。

可事後她又主動找張柏芝道歉,一點不扭扭捏捏。

既守住了規矩,又顧全了人情。

聊到年輕人婚育的話題時,她還跟劉嘉玲辯過,說 “得結婚傳宗接代”。

聽着挺傳統的,可她自己家卻是另一番景象——

兒子隨母姓,丈夫還主動多帶娃,勸粉絲的時候也說 “該戀愛戀愛,該結婚結婚”。

好傢伙,原來是傳自己的宗,接自己的代!

她的傳統從不是死板的教條,而是懂了生活之後的通透。

這份通透,是從苦日子裏熬出來的。

何賽飛1963年出生,6歲就被母親留在父親身邊,是父親一個人把她拉扯大的。

爲了怕她受委屈,父親一直沒再娶,她也早早學會了心疼人。

不僅會做飯,聽着父親彈三絃,自己就摸索着學會了樂器。

那時候家裏條件不好,爲了減輕負擔,她臨時學了幾天越劇就去考劇團,沒想到還真考上了。

入團前她偷偷去找母親,母親沒說太多話,只是默默給她做了一身新衣裳。

那份沒說出口的疼愛,成了她心裏最軟的牽掛。

進了劇團之後,她練功最刻苦。

不到一年就被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挖走,和妹妹搭檔演《孔雀東南飛》,慢慢成了越劇舞臺上的紅人。

事業剛好起來的時候,愛情也悄悄來了。

她對丈夫楊楠一見鍾情,楊楠足足等了她五年,直到她長大才結婚。

後來父親患胃癌,都是楊楠貼身照顧,臨終前還把她託付給了楊楠。

爲了支持她的事業,兩人婚後十年纔要孩子,楊楠還主動提出讓孩子隨母姓,自己則多承擔家裏的事。

這份雙向奔赴的感情,成了她最堅實的後盾。

再後來戲曲行業不景氣,她轉身投入影視圈。

《大紅燈籠高高掛》裏的三姨太、《大宅門》裏的楊九紅,一個個經典角色讓她成了影視圈的標杆。

可她從沒忘本,54歲還登上春晚唱越劇,看到青年演員張軍波月薪只有 1500 元,只能靠開網約車養家的時候,她當場落着淚怒斥:“戲呢?錢呢?”

那份對戲曲行業的心疼和擔當,比任何話都有力量。

現在錄綜藝,別人忙着看風景的時候,她卻隨身帶着一把古琴,再累都要抽時間練會兒。

從越劇舞臺到影視屏幕,從當年的苦孩子到如今的藝術家,何賽飛就像一杯陳年老酒,乍一聽說話直愣愣的。

可細細品味才懂她的懂規矩、有分寸。

那些在歲月裏一點點攢下的通透與堅守,不是裝出來的人設,而是刻在骨子裏的底色,也是她最動人的底氣。

看着這樣的她,才明白真正的魅力從來不是外在的光環,而是歷經風雨後,依然能保持本真的初心。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