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你相信火箭是真要起飛了嗎?


老球迷都知道,每年7月1號,自由球員市場開啓的日子,都會有很多簽約和交易趕在第一時間敲定,今年也不例外。我那天睡了個懶覺,醒來的時候首日操作已經完成得七七八八了,當我躺在牀上拿手機把這些操作看了一圈以後,一個仰臥起坐從牀上蹦起來,滿腦子只有四個字:恭喜火箭。
我又琢磨了一會,腦子裏又添上了五個字:恭喜杜蘭特。
2025年不是一個自由球員市場大年。合同到期的大牌幾乎沒有,鬧着要轉會的球員也沒就那麼幾位。火箭在這樣的休賽期能完成如此大幅度的補強而且幾乎沒怎麼透支未來,這超乎了大多數人的想象。
即便在季後賽首輪出局,大家在賽季結束時依然認爲火箭是一支前途無量的球隊。他們常規賽排名西部第二,而且全隊常規輪換中只有弗雷德·範弗利特、狄龍·布魯克斯和史蒂文·亞當斯三人年齡超過23歲。在烏多卡的體系下,火箭頻繁地展示出了他們在活力和對抗上的優勢,在防守端築起了一道防守效率聯盟第四的高牆,並不遺餘力地通過快攻和二次籃板來彌補進攻端的不足,打出了一道在當下NBA中相當特別的風景線。

然而,火箭的這些優勢在季後賽中都消失了,尤其是在比賽最後階段的膠着時刻。季後賽中,火箭隊和勇士隊有三次打到了官方定義的關鍵時刻——即在比賽最後五分鐘分差在五分以內——戰績是殘酷的0勝3負。高級數據統計顯示,火箭隊在季後賽關鍵時刻每百回合只能得到90.9分,科爾可以肆無忌憚地把希爾德和波斯特往場上擺,因爲火箭的半場陣地進攻實在是太爛了。
火箭進攻爛的原因有三個:範弗利特和申京的擋拆起手式不夠頂級,打常規賽尚且夠用,遇到追夢這樣的防守大閘難免卡殼;球隊得分王傑倫·格林在季後賽中完全迷失,最終證明自己狗肉上不了正席;角色球員的投射實在不行,在對手完全不尊重火箭射手的情況去堆積強側的情況下,火箭常規賽的三分球命中數和命中率也都在聯盟中下游,在對勇士的系列賽裏火箭射手們的命中率看起來尚且及格,但缺乏產量支持的命中率數據並不能體現他們對球隊的傷害——他們的三分球出手數還是排在16支季後賽球隊的倒數第一。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火箭總經理拉斐爾·斯通在一共不過短短十天的時間裏就針對性解決了這三個問題。杰倫·格林被拿去換了杜蘭特的交易對多數火箭球迷來說堪稱“雙喜臨門一言爲定”。唯一令人感到惋惜的是,這筆交易裏火箭還換走了狄龍·布魯克斯。在很多火蜜的眼中,狄龍的到來是火箭從一團爛泥到未來可期的關鍵拐點。儘管他的投射不算穩定,天賦也不出衆,但他確實與範弗利特和烏多卡一起徹底改變了火箭的球隊文化。

斯通也順便解決了這個問題,在和範弗利特達成2年5000萬的降薪續約之後,他用低於全額中產的4年5300萬簽下了多里安·芬尼-史密斯,堪稱一筆打劫。
在自己的整個職業生涯,這位被愛稱爲電風扇(DFS)的多面手都是聯盟一流的3D球員,從進攻端看,芬尼-史密斯正在自己職業生涯的巔峯期。上賽季他的三分球命中率是生涯最高的41.1%,每百回合三分球命中數也是生涯最佳的3.5個。在防守端,他不但能從1號位防到5號位,而且作爲協防球員有着不錯的護筐水平,能頂小陣容5號位。上賽季他僅爲洛杉磯湖人隊出戰了半個賽季,立刻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在芬尼-史密斯出場的時間裏,湖人隊每百回合能多贏對手13.9分。
DFS的到來直接解決了狄龍走了之後火箭球迷對球隊硬度和投射產量的擔憂。何況他一年只掙1300萬,合同的後兩年還只有部分保障,而狄龍未來兩年是肯定還要掙4000萬。現在或許大家可以向火箭球迷重新提出那個馮鞏葛優的經典問題了:
還想狄龍嗎?
狄龍是誰呀!

另一筆簽約可能就讓部分火箭球迷有些摸不着頭腦了:在已經3年3900萬續約亞當斯之後,他們又以3年2150萬簽下了舊將克林特·卡佩拉。在球隊已經擁有首發中鋒申京的情況下,每年花2000萬在替補中鋒那每場比賽不到20分鐘的時間上,是否過於奢侈?
依我看,這反而是斯通最敏銳的地方。
雷霆的奪冠、步行者的成功都已經反映出了版本的更迭,超巨抱團就能拿冠軍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堆深度的時代。一支球隊能否在季後賽裏走得更遠,球隊的第六人甚至第七人強度都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斯通顯然比其他競爭者先一步抓到了版本的命脈。
看一眼當下火箭隊的陣容名單,你可以清晰看到兩條脈絡:因爲年齡和傷病,亞當斯上賽季已經無法出戰背靠背比賽,而卡佩拉的出勤率和場均上場時間也到了近9年以來的最低點,只有同時拿下這兩位,才能保證球隊下賽季打大陣容的穩定性,在極端情況下,烏多卡甚至有機會擺出一套阿門+杜蘭特+小史密斯+申京+亞當斯(卡佩拉)的究極五大陣;DFS的簽約則又允許他們面對某些對手上一套類似於範弗利特+阿門+伊森+杜蘭特+DFS的極端小型換防陣。
下賽季打雷霆應該怎麼擺?打掘金又應該怎麼擺?我想烏多卡應該已經開始做功課了。無論如何,火箭的陣容重點不是拉滿一套首發的戰鬥力,而是做到讓烏多卡隨時隨地有人可用,針對不同風格的對手、不同的球場局勢有人可調。對於如今這個競爭更激烈、頂級球隊絕對水平更弱的聯盟來說,火箭毫無疑問已經踏入了爭冠行列——在我上中學的時候,“XXX到來幫助火箭衝冠”的標題我見過很多,這次的補強看起來比那幾次要真得多。

最難得的是,在組建爭冠陣容的同時,斯通還保留了未來八年裏的9個首輪籤,再加上球隊中已經擁有的大量年輕潛力股和優質合同,在機會出現時,火箭隨時可以加入字母哥等巨星的爭奪戰。如果下賽季出現在季後賽中的火箭比我們現在所看到的火箭要再升一到兩檔,我完全不會驚訝。而如果火箭按兵不動,考慮到他們大部分的引援簽約都是限制在3年左右,即便這波衝冠失敗,他們依然有機會圍繞阿門和小史密斯這樣的球員進行下一波換血,不用擔憂失去未來。
當然了,能進能退的處境也爲火箭這支球隊帶來了很多有待證明的疑點。申京需要證明他在不當球隊大當家之後能以更高效的方式幫助球隊。範弗利特需要證明31歲的他還能在衝冠球隊當中擔當舵手。阿門·湯普森和塔裏·伊森需要展示他們除了防守之外還能幹些什麼。謝潑德和惠特摩爾這樣的年輕球員需要證明他們同樣能夠幫到球隊。如果他們沒能證明這些,他們隨時可能成爲一筆新交易的組成部分。
但最終能決定這支球隊上限的人,我們都知道是誰。

自從2021年“鞋大一號”的那場球之後,杜蘭特已經有4年沒有打出過符合大家對他認知的季後賽表現了。一年又一年過去,杜蘭特已經不再是他巔峯時期那樣獨一無二的超級得分手了,但就上賽季的比賽來看,他仍能非常出色地完成得分任務。
一位場均26.6分,真實投籃命中率爲64.2%的球星,無疑是解決火箭進攻問題的不二法門。當然了,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37歲的杜蘭特也會比杰倫·格林強。但既然用格林換了杜蘭特,大家對火箭的要求肯定和上賽季會大不一樣。
火箭需要杜蘭特,一支防守強隊需要一杆破陣的長槍。如果杜蘭特無法打出與他姓名相符的表現,火箭絕不可能成爲真正的衝冠球隊。杜蘭特也需要火箭,他需要一支真正能讓他的得分顯得珍貴的團隊,而不是每百回合丟119分,每個對手進攻球員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公共廁所。
他應當明白,能和範弗利特、申京、阿門這些球員搭檔,對生涯暮年的他來說也同樣可遇不可求。畢竟在2025年的夏天,“聯盟大小王”的故事已經沒人再提,庫裏2022年的奪冠和他自己在太陽的失敗到底是哪個讓他的風評降到谷底也已經沒人在乎。人們一邊承認他的實力,一邊質疑他的性格、嘲笑他的選擇,彷彿這一切理所應當。
如果他想要扭轉這一切,他必須把握住這次機會——他這輩子最後一次證明自己“沒庫裏也能贏”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