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夫婦因拒絕過度裝修走紅,光一個客廳就讓無數人效仿,太高級
看着這對江蘇夫妻的家,突然明白裝修這件事真不用死磕“貴”字。
淺棕色牆面配上原木傢俱,沒有巖板電視牆,也沒整水晶吊燈,簡簡單單的木紋磚從玄關鋪到陽臺,暖光燈帶那麼一打,宋式風骨就出來了。

人家114平的實用面積,硬是隻花了18萬——省下來的錢沒貼牆上,全換成實用好傢俱,十年後再看照樣耐看。
現在年輕人裝修真變聰明瞭。

以前總覺得“貴=高級”,鄰居家做大理石背景牆,自己就得升級成巖板;親戚買了真皮沙發,非要咬牙上進口款。
結果花三四十萬裝的房子,天天爲雕花護牆板積灰犯愁。

但你看這對夫妻,鞋櫃做成珍珠白無拉手款,底下空一截放日常鞋;客廳射燈在牆上映個小山丘光影,比堆滿裝飾的吊頂清爽十倍。
餐廳更絕,國王湖吊燈離桌85釐米不撞頭,冰箱塞陽臺拿飲料比廚房還順手——每個細節都在說:家是過日子的地方,不是擺闊的展廳。

有沒有發現,火的裝修案例都有個共通點?
要麼像福建那家把消防栓改成掛衣鉤,要麼像浙江屋主直接微水泥白牆配落地窗。

江蘇夫妻這排頂天立地的櫃子更妙:電視櫃留半牆露白,沙發後整面收納櫃連着陽臺櫃,雜物全藏進胡桃木色櫃門裏。
別人做背景牆的錢,他們拿來打櫃子;別人買水晶燈的錢,換成實木桌椅。

說到底,錢花在刀刃上,比花在牆上有用多了。
裝修圈總愛製造焦慮:今年流行雙眼皮吊頂,明年推什麼懸浮設計。

但這對夫妻硬裝就刮個大白,軟裝全靠深淺棕配色撐着,書房用半牆隔斷引光線,玄關擺盆菖蒲添生氣。
朋友家三十萬裝得像個樣板間,他們用鏤空木隔斷替代實體牆,空間通透又好打掃。

越來越多人懂了:真正的好裝修不是往家裏塞東西,而是讓房子能“呼吸”——深色地板襯着白牆,擺個原木書架就夠書卷氣,比塞滿歐式傢俱的客廳舒服百倍。
說到底,家的高級感從來不在材料標價牌上。

統一色調的軟裝比花哨硬裝耐看,預留插座的高度、櫃底留空的尺寸這些細節,纔是真提升幸福感的巧思。
江蘇夫妻的客廳像杯醇厚咖啡,原木香混着奶白牆的清爽,連地毯都選羊毛材質踩着軟和。

那些跟風砸錢裝修的,最後往往嫌積灰難打理;而懂得收手的,反倒用簡簡單單的煙火氣,裝出了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