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最乾淨”的女演員,長得美、演技佳,35歲不結婚只孝順父母
娛樂圈的女演員,紅不紅真的只能看命。
比如馬藜,在2024年11月熱播的年代劇《故鄉的泥土》飾演女主角,要演技有演技,顏值也過關,氣質清純,可惜就是不紅,實在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這還是在央視熱播的電視劇,都無法讓她出圈,如此可見,那些已經紅了的人,背後到底付出了什麼。
馬藜的不溫不火,着實讓網友爲她打抱不平,甚至有人認爲她太佛系,怒其不爭,如果再主動一點,爆火不是什麼難事,持平章子怡的名氣也不是沒有可能。
可偏偏她對成名這種事情,持一種無所謂的態度。

其實,馬藜混到如今演女主角的位置並不容易,剛畢業的時候她甚至無戲可拍,靠着打醬油跑劇組,積攢了表演經歷,才慢慢得到認可。
經過長達十多年的時間,慢慢熬成了女主角,可惜卻總是演一些流量並不大的年代劇,時間一長,網友給她取了一個綽號,叫“爛劇專業戶”。
這下,想要成名就更難了。
論演技,馬藜是有的,否則也不可能在年代劇中熬成了女主角;論長相,也是不輸章子怡的,甚至還有一絲靈氣。可惜了,35歲還沒有結婚,對此父母感到頭疼,隔三差五催婚。

面對外界的壓力,來自父母期待的目光,馬藜放平心態,從來不會強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情。
身爲藝人,沒有人不想紅,可走紅需要付出的代價,馬藜不是不知道。她人勸她不要太清高,該放低姿態就放低,這樣很容易走紅。
可她不屑於那些骯髒的內幕,更不願放下自己的原則,去換取世俗眼中的成功,所以演員這條路,她走得尤其艱難。
面對父母的催婚,她也有方法去應對,讓父母無話可說。
這一生,她只想根據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活着。
清醒又獨立,優秀且有主見,馬藜的性格跟小時候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

1989年,她出生於大連一個普通家庭,作爲家中的獨女,她深受父母的疼愛,可又沒有得到溺愛。
父母對她的期待是明事理、善良有性格、活潑有主見,最重要的是內心要強大。
馬藜喜歡跳舞,父母二話不說就送她去學習,一學就是好幾年,花費了數不清的精力和金錢。

當父母憧憬着女兒的未來,期待看到女兒站在舞臺上翩翩起舞的時候,她卻在一次排練中扭傷了腳,從此再也無緣舞臺。
這是她人生中經歷的第一個變故,那一段時間她感到很迷茫,父母總會適時地鼓勵她,告訴她人生還有很多種選擇。
很快,她在父母的開導下走了出來,並被父親推薦到劇組,拍攝了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成爲了一名演員,獲得了華表獎的提名。
那個時候她才15歲,正是如花一般的年紀,擁有着無限的生命力。

但是她並沒有就此放棄事業,電影拍完後繼續回到學校,考上了上海師範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通過去提升專業技能,完善自身的不足,爲成爲一名合格的演員而努力着。
畢業後,她並沒有迎來好運,沒有人找她拍戲,主動去劇組面試,也是一些打醬油的小角色,每當她想要放棄的時候,父親總會鼓勵她:“先沉澱沉澱,纔有後來的綻放。”

她向來聽話,父親簡短的幾個字她也記在了心裏,她不停向劇組投遞簡歷,不停面對,即便是跑龍套,也不辭辛苦,用心對待。那段艱辛且細碎的龍套時光,讓她的演技大增,同時也深刻明白了,演員的定義是什麼。
“不爭戲份多與少,只求爲書中的每個人物注入靈魂,將他們真實地帶到觀衆面前,讓觀衆全面深刻地認識她。”
秉承着這樣的信念,她在日後的每一個拍戲過程中再也不看重戲份大小,只求真實還原每一個飾演的角色的真實樣貌。紅與不紅,真的不是她最關心的問題。

所以她才一步步從配角混到了主角,哪怕沒有大紅大紫,依舊不愁沒戲可拍。
但是,她的父母也有煩惱,女兒都35歲了依舊未婚,難免會對她的終生大事發愁。
他們會催婚,甚至親自給女兒介紹對象,每當這個時候,她都會表面答應,可結果就由不得父母了。

並不是馬藜不想結婚,而是不想將就。現在的她一邊忙於工作,一邊孝敬父母,每每拍完一部戲,都會停歇很長一段時間,她會在這段時間裏,照顧着父母的飲食起居,爲他們分享生活中的喜悅。
心情不好的時候,跟閨蜜吐槽,之後兩人互相鼓勵。每週還會抽出幾天時間來練瑜伽,不論怎麼,健康最重要。

如果說人活着就是爲了發揮出自身的價值,那麼像馬藜這樣,努力拍戲,就算是不紅,哪怕能夠得到一個觀衆的認可,也是成功的。
至於父母的催婚,無非是擔心自己走後子女無人陪伴。所以強大自己,用實際行動告訴父母,自己過得很好,纔是正確的應對方式。
希望每一人,都能像馬藜一樣,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去做,並能用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