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WAF'被污名化,這個夏天最刺痛人心的荒誕

來源: 更新:

這個夏天,一個本應沉重的縮寫詞被解構、被戲謔,成了某些人嘴裏的"流行梗"。而8月14日慰安婦紀念日,我們不得不直面這種集體記憶的消解與疼痛。

1931至1945年,二十萬中國婦女在日軍的暴行下遭受非人折磨。民間流傳的童謠至今字字泣血:"日本仔,黑腳筒,搶我河山逞兇狂,奪我衣食辱我娘。"這段歷史不是教科書上冰冷的數字,而是一個民族至今未愈的傷疤。

當苦難被娛樂化,當傷痛成爲段子,我們失去的不僅是語言的嚴肅性,更是對歷史的敬畏。那些曾被刺刀逼着強笑的祖母們,等不到道歉,卻等來了後人的輕佻調侃——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暴力?

(注:WAF原爲"慰安婦"英文縮寫,近年被網絡挪用爲辱罵用語)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