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全民共享的城市節日,“十年柴古”相約臨海古城
“3,2,1······”10月31日,5點40分,隨着官方計時器開始向前跳動,2025柴古唐斯括蒼越野賽在臨海古城興善門廣場鳴響了第一槍。來自國內外2400餘名越野好手依次衝出起點,在破曉前朝着嚮往已久的括蒼山挺進。
據瞭解,今年比賽於10月31日至11月2日舉行,設105公里、50公里、25公里、十週年限定T³G“柴古三重奏”大滿貫(需連續三天完成105公里、50公里、25公里三個項目)組別。
比賽首日 年輕面孔脫穎而出
開賽前一日的大雨給一些山路賽段增加了些許難度,但隨之而來的適宜溫度也給選手取得好成績創造了條件。經過4小時14分33秒的等待,50KM組男子冠軍範邦林在臨海市民的熱切期盼下衝過了終點。50KM組女子冠軍則被俄羅斯選手 Varvara 斬獲,成績爲5小時03分23秒。“第一年參賽沒能完賽,第二年衝進了前三。今年是我連續第三年征戰柴古唐斯。”範邦林告訴記者,自己是柴古唐斯的“三年級生”。雖然賽前就是衝着冠軍而來,但當目標得以實現,仍有些喜出望外。“今年恰逢柴古唐斯的第十個年頭,終於站上了國內越野‘天花板’級賽事的最高領獎臺,是對自己整個越野賽季最好的褒獎。”
不過更讓人感到驚喜的當數男子組第三名獲得者魚旭濤。因爲這是他第一年挑戰柴古唐斯且是個人第三場越野賽事,就在一衆越野“大神”中脫穎而出。“其實可以更好的,最後一段實在是沒頂住。”在踏上越野賽場前,魚旭濤時常活躍在馬拉松賽場,這爲他的成功“跨界”奠定了紮實的體能基礎。“上下坡的技術還需要加強。應該說要學的東西還很多。希望明年能在柴古唐斯取得更好的成績。”
十年相伴 賽與城雙向奔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柴古唐斯括蒼越野賽創辦以來的第十個年頭。
“今年的賽事由原定的4500人蔘賽規模一舉增加到了6000人,其中有近500名來自全球各地的精英跑者。賽事週期也從原來的兩天擴展到三天。”柴古唐斯括蒼越野賽創始人薛迎春表示,她最期待的還是特別推出的“柴古三重奏”大滿貫組別。薛迎春說,所有的變化,都讓賽事和臨海這座城市產生了更深的聯結。
“我每年都來終點爲衝線的選手歡呼,往往比賽比幾天,我就在紫陽街待幾天。”在市民胡昌禮看來,專程跑過來現場助威在臨海不足爲奇。因爲幾乎所有臨海人都知道這個賽事。“我覺得這些年輕人很有活力,也非常努力。我還能喊出不少選手的名字呢。看,閆龍飛跑過來了。”
在全場觀衆山呼海嘯的加油聲中,閆龍飛最終第六個完賽。“不管你走在臨海的哪裏,總會有不認識的人跑來給你加油。”作爲最早在括蒼山馳騁的參賽選手之一,閆龍飛感嘆十年彈指一揮間,從名不見經傳到成爲世界炙手可熱的越野賽事之一,柴古唐斯發生了很多變化,但臨海對這個賽事的執着卻始終未曾改變。
如果說臨海之於柴古是全方位的支持,柴古之於臨海則是“體育+”促發展的典範。據瞭解,過去十年,每屆賽事平均接待參賽選手、家屬及商務人員超6000人。
“以2024年爲例,賽事直接帶動地方經濟收益3000多萬元,產生間接經濟效益1.5 億元;起點 3 平方公里範圍內的酒店及民宿入住率超90%,起終點附近酒店住宿率高達 100%。”臨海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汪貴說,政府當好“後勤部長”,統籌安保、醫療、交通等公共資源;專業團隊專注賽事運營和商業開發;市民全程參與,3000名志願者風雨無阻服務,沿途羣衆端出紅薯、蜜桔爲選手加油…這些有溫度的細節,讓賽事成了全民共建的城市節日。
作者:鍾樑(體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