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草根逆襲到渾身緋聞,55歲攀上富豪,這位三金影后的經歷太精彩
說起宋佳,很多人會想起如今的頂流影后小宋佳。
可很多人不知道內娛還有一位三金影后大宋佳!
1962 年的青島,寒風裹着雪花敲打着破舊的窗戶,宋佳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家庭裏。
爹走得早,娘一個人扛起了拉扯幾個孩子的重擔,冬天屋裏冷得人直打哆嗦,連塊能讓屋子暖和點的像樣的煤都找不到。
那時候的宋佳,哪敢有當演員的美夢啊,在她心裏,最大的盼頭不過是能喫上一頓熱乎飯,過年時能穿上一件新衣裳。
12 歲那年,弟弟突然發起高燒,宋佳顧不上天冷路滑,撒腿就往鄰居家跑着借體溫計。
等她跑回來,渾身都被汗水浸溼了,可即便累得氣喘吁吁,她也沒喊過一句苦、一句累。
沒人教過她該怎麼堅強,是苦日子逼着她早早學會了咬牙扛事兒,把委屈和疲憊都藏在心裏,默默幫着娘撐起這個家。
命運的轉折出現在 1981 年,這一年,宋佳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
離家那天,全家人都站在門口送她,娘攥着她的手,把十塊錢小心翼翼地塞到她手裏,一遍又一遍地叮囑:“去了上海可省着點花,千萬別餓着自己。”
宋佳用力點頭,嘴上說着 “娘放心”,眼淚卻忍不住往下掉。
這是她第一次離開家,也是第一次在心裏偷偷覺得,原來自己也能有機會,去闖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在上海戲劇學院的日子裏,宋佳不是最會說、最會表現的那一個,但絕對是最能喫苦的。
每次排練都要到深夜,其他同學早就收拾東西走了,她還會留在教室裏,把排練場地的地板拖得鋥亮。
她總說:“我不怕累,就怕沒機會。”
那時候的她,常穿着一件舊棉襖,臉上帶着一股不服輸的倔強,在人羣裏不算起眼,卻憑着一股韌勁默默努力着。
1983 年剛畢業,宋佳在京劇排練廳遇見了張學津。
張學津比她大 21 歲,還是京劇名家張君秋的獨子。
那天晚上,張學津帶她去喫涮羊肉,宋佳沒怎麼動筷子,就安安靜靜地坐在旁邊,聽他講戲曲裏的門道,聊人生裏的故事。
誰也沒想到,三個月後,兩人就走進了婚姻。
外人議論紛紛,說她是想傍大款、圖北京戶口。
可宋佳心裏比誰都清楚,她只是太想有個安穩的家,不想再過從前那種靠天喫飯、擔驚受怕的日子。
後來女兒出生,張學津帶着她們娘倆住進了新房子。
那段日子,宋佳終於嚐到了安穩的滋味。
1990年,她憑藉《庭院深深》拿下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第二年又靠着《落山風》蟬聯影后。
29歲的她,事業愛情雙豐收,成了衆人羨慕的對象。
可沒人知道,在那些風光的背後,她藏了多少不爲人知的疲憊。
1991年,一場意外打破了平靜。
女兒玩耍時不小心打翻了暖水瓶,熱水燙傷了張學津。
爲了不耽誤演出,張學津只是簡單處理了一下傷口,沒想到最後竟感染了丙肝。
從那以後,張學津的脾氣越來越差,宋佳一邊要忙着拍戲,一邊要照顧生病的丈夫和年幼的女兒,每天的日子都像走鋼絲一樣,小心翼翼。
可即便這樣,外界的流言還是沒放過她,有人說她 “紅了就想甩了病丈夫”。
宋佳沒解釋,只是默默收拾好行李,帶着女兒去了美國。
在國外最難的時候,她帶着女兒在唐人街喫兩塊錢一碗的餛飩,那一刻,她才真正明白什麼叫孤獨無助。
1996 年,宋佳帶着女兒回國,可演藝圈早就變了天,新人輩出,她只能從不起眼的小角色做起。
直到 1999 年,在一次聚會上,她遇見了導演于敏。
兩人合作《嫂娘》後,宋佳成功拿下飛天獎,本以爲這是東山再起的開始,可這段感情最終還是因爲聚少離多走到了盡頭。
後來,她又遇到了房地產商蔡程。
2008 年,48 歲的她冒着高齡的風險生下了兒子,可孩子的出生證上,父親那一欄卻是空白的,沒過多久,兩人也分了手。
生活一次次給她出難題,可宋佳從沒停下腳步。
2017 年,55歲的她在飛機上認識了比自己小 8 歲的比利時翻譯史蒂芬。
爲了能拿到藝術家簽證,她毫不猶豫地嫁了過去,在比利時定居。
如今的她,每天會在布魯塞爾的街頭遛遛狗,開着一家小店,偶爾還會給朋友做頓家鄉菜,日子過得平靜又自在。
她把曾經獲得的百花獎、金鷹獎、飛天獎獎盃,都擺在了服裝店的櫥窗裏,有人問她爲什麼這麼做,她笑着說:
“這些都是我人生的見證啊。”
從青島那個連熱飯都喫不上的窮丫頭,到手握三金的影后,再到揹負滿身緋聞,最後在異國他鄉尋得平靜,宋佳的人生比電影還要精彩。
她沒選過好走的路,也沒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可面對流言蜚語,她從來沒低過頭。
畢竟日子是自己過的,每一步都是自己選的,只要有往前走的勇氣,就不算白活。
這樣的宋佳,不管經歷多少風雨,都始終活成了自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