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葬禮結束後,醜陋的一幕發生了!
楊振寧先生走了,我們失去了一位傳奇大師。
自從楊振寧先生10月18日傳出離世消息後,各界人士紛紛發文悼念。
當清華大學在高等研究院所在的樓棟設置緬懷室時,在7天的開放時間裏,社會各界前來弔唁的人士絡繹不絕。緬懷室門口每天排隊都會排幾百米。
當楊振寧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10月24日舉行時,各界人士更是紛紛自發的早早的來到八寶山殯儀館。
大家都捨不得楊振寧先生,大家都想送他最後一程。
當告別儀式正式開始,大家紛紛有序進場,看到靈堂中楊振寧先生的遺像,已經有人忍不住淚流滿面。
從清華大學發佈的告別儀式現場視頻中可以看到。楊振寧先生身體覆蓋鮮紅的國旗,他安臥在鮮花翠柏之中,葬禮的規格非常崇高。
看到這一幕,網友紛紛直言這是國家對楊振寧先生科研成就和愛國情懷的高度認可。
從現場視頻中還可以看到楊振寧先生的妻子、子女和孫輩都現身了。
在靈堂的右側,楊振寧先生的家屬們站成了一排,進行家屬答禮。
站在家屬列首位的便是翁帆女士。
翁帆穿着黑衣,佩戴白花,因爲傷心,她的眼睛已經哭腫了。
看到這一幕,大家都非常心疼。
大家都知道翁帆和楊振寧是靈魂伴侶,他們用21年的時間,將外界的質疑轉變成了祝福。
楊振寧在接受楊瀾採訪時曾說翁帆是上帝留給他的最後一個禮物。
翁帆則說楊振寧是她人生的引路人,他爲她創造了純淨的世界,讓她活在象牙塔的象牙塔中。
值得一提的是,從決定結婚開始,楊振寧就相信三十四年後大家就會認爲他和翁帆的結合是一段浪漫史。
事實證明,他說對了,如今大家的確這麼認爲。
因此,不難想象,恩愛的兩人如今一人離世,另一人有多痛,可想而知。
再看家屬列,可以看到站在第三位的是楊振寧的弟媳譚茀芸,她是楊振寧弟弟楊振漢的妻子。
看到譚茀芸,卻沒有看到楊振漢,很多網友好奇楊振漢到底去哪了?爲什麼沒有來送哥哥最後一程?
實際上,楊振漢也參加告別儀式了。
10月25日,清華大學發佈了一條親友緬懷楊振寧的視頻,從視頻中可以看到楊振寧也參加了告別儀式。
但可能因爲他年齡大了或者身體健康原因,他沒有作爲家屬代表站在家屬列進行答禮。
從清華大學發佈的視頻中可以看到,楊振漢大概是在殯儀館的休息室裏。面對清華大學的採訪,他回憶了和哥哥的往事。
他說2015年,他在“歸根居”住了8天。楊振漢說在這8天裏,哥哥對他說了很多話,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哥哥1971年回到中國後,看到中國變化非常大,後來他就寫了一本書,名叫《曙光集》。哥哥對他說“中國是真正看到曙光了。”
隨後楊振漢透露了哥哥的一個遺憾,他說哥哥對他說“我現在老了,不能夠再寫一本書了,但是我將來希望,後面的人會有更多的人寫這本書”。
在楊振漢之外,我們從家屬列中可以看到站在第五位的是楊振寧的次子楊光宇。
從楊光宇往後,大概率都是楊振寧的孫輩。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個家屬列中產生了一個謠言,該謠言在網絡瘋狂傳播,很多人信以爲真。
那麼,到底是什麼謠言呢?
有很多網友和自媒體說翁帆的媽媽陪着女兒參加了葬禮,在現場安慰女兒,並特意指出站在家屬列第二位的就是翁帆的媽媽。
從家屬列中可以看到,站在第二位的女子戴着眼鏡,留着短髮,年齡頗大。
但實際上,這人根本不是翁帆媽媽,而是楊振寧的女兒楊又禮。
爲什麼這麼說呢?有2點。
第一點,該女子和楊又禮長得一模一樣,她們不僅留短髮,戴眼鏡。最重要的是她們嘴角標誌性的弧度一模一樣。
第二點,按照傳統,不會讓岳母站在家屬列進行答禮。一般答禮的都是離世之人的至親。在楊振寧這塊,參與家屬答禮的應該是他的妻子、子女和孫輩。
不管怎麼說,也輪不到岳母作爲家屬代表進行答禮。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人之所以將楊又禮認成翁帆媽媽,主要源於網絡上流傳的一張翁帆媽媽和楊振寧的合影。
合影中標註的人還有翁帆的爸爸和奶奶。
從該合影中看,翁帆媽媽和楊又禮的確有相似之處,兩人都是短髮、戴眼鏡,但兩人長相完全不一樣。
只要認真看一下,都能分辨出來。
因此有些人將楊又禮認成翁帆媽媽是真的分不清,還是故意爲之,值得思量。
有意思的是,就是連這一張合影,上面標註的一些信息都是錯誤的。
合影中楊振寧、翁帆、翁帆媽媽都是真的,但其他兩人並不是翁帆爸爸和奶奶。
這兩人是楊振寧先生的摯友葛墨林先生和他的夫人秦世芬。
而這張合影來源於葛墨林寫作的名爲《我知道的楊振寧》一書中。
書中明確標註另外兩人是葛墨林和秦世芬。
但別有用心的人故意在合影中將葛墨林和秦世芬標註成翁帆爸爸和奶奶,並在網絡傳播。
別有用心之人是何用意,細思極恐。
因此看到謠言和相關信息,筆者忍不住寫下這篇文章,還原事實。
希望大家知道真相,而不是被錯誤的信息引導,繼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行文至最後,筆者希望楊振寧先生的家屬節哀,希望他們早日走出傷痛。
楊振寧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