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倒蹭網紅流量不裝了,最近半個內娛都在跳土味“掃腿舞”

來源: 更新:

最近打開手機,滿屏都是明星在“掃地”。

張雨綺踩着高跟鞋橫掃紅毯,李晨邁開長腿加入“掃腿大軍”。

連一向乖巧的李蘭迪都豁出去跟着魔性BGM扭了起來。

這波名爲“掃腿舞”的風潮,從短視頻平臺一路掃進內娛,半個娛樂圈彷彿突然接到了“集體任務”,不掃兩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還在營業。

說起來,這舞其實簡單到離譜:雙腳交替蹭地,手臂誇張擺動,配上土嗨音樂,誰看兩遍都能學會。

可偏偏西裝筆挺的丁禹兮這麼一掃,愣是掃出了290萬轉發、500萬點贊,刷新了內娛男星短視頻紀錄。

這下可好,明星們聞着流量味兒就來了。

陸虎張遠帶着“再就業男團”掃出新高度。

李晨的僵硬版掃腿被調侃“二叔再就業”,連賈冰都衝進網紅直播間和一羣小年輕擠着跳,畫面魔性到讓人捂臉。

但熱鬧背後,明眼人都看得出:內娛是真沒活兒了。

明星們像極了抄作業的差生,哪個網紅舞火了就一窩蜂去拍同款。

團隊們算盤打得響,原創費時費力還可能撲街,跟風多省事?

現成的BGM、驗證過的流量密碼,拍條視頻不用半小時,運氣好就能蹭上熱搜。

平臺算法也推波助瀾,只要帶上#挑戰 標籤,明星跳舞的視頻能被精準推給年輕人,數據蹭蹭漲。

可觀衆也不是傻子。

第一次看丁禹兮掃覺得新鮮,第一百次看明星複製粘貼同款動作,只剩滿屏尷尬。

就像網友吐槽的:“以前明星是造梗的,現在全是跟風撿漏的。”

更扎心的是,這些熱鬧往往活不過一個月。

掃腿舞現在風頭正勁,但數據不會騙人,同類熱梗平均生命週期不到30天,等下一波“XX搖”來襲,誰還記得上個月誰掃得最賣力?

當然,也不是所有跟風都讓人反感。鹿晗在演唱會上即興改編掃腿舞,配合燈光舞臺成了亮點;鄧超早年一句“gogogo”變成個人招牌,至今還是綜藝名場面。

這些案例證明,土味不是原罪,敷衍纔是。

問題在於,現在大多數明星跳網紅舞,就像完成KPI,工作室寫進通告表,藝人機械執行,連笑容弧度都像量角器量過的。

當演員不琢磨演技、歌手不鑽研作品,卻把短視頻當主業,觀衆難免反問:

我幹嘛不看原版網紅?至少人家跳得真情實感。

更深的矛盾在於,這種“流量快餐”正在反噬行業。

劇組爲蹭熱度硬把掃腿舞塞進古裝劇預告片,歌手發新專輯先跳網紅舞再賣貨,演技綜藝不拼臺詞反而比誰扭得歡……

看似熱鬧,實則暴露了內娛的懶惰和焦慮。

畢竟打磨一部好劇要三年,而學會掃腿只要三分鐘。

但別忘了,劉德華靠《無間道》被記住二十年,周杰倫演唱會上萬人合唱的還是《七里香》。

這些真正經典的“活兒”,沒有一個是跟風跟出來的。

說到底,觀衆對掃腿舞的審美疲勞,本質是對“複製粘貼式營業”的厭倦。

流量就像夏天的暴雨,來得猛去得快,而真正能紮根的,永遠是那些帶着個人印記的作品。

下次再有網紅舞爆火時,或許明星們該想想,是繼續當流量的搬運工,還是用專業能力把土味變成自己的新招牌?

畢竟,能讓人記住的從來不是“第100個模仿者”,而是“第一個玩出花樣的人”。

相關推薦
請使用下列任何一種瀏覽器瀏覽以達至最佳的用戶體驗:Google Chrome、Mozilla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 Safari。為避免使用網頁時發生問題,請確保你的網頁瀏覽器已更新至最新版本。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