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到飆淚,這5部“寶藏級”喜劇,承包你一整年的笑點
提到國產喜劇,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武林外傳》,《家有兒女》,《愛情公寓》等等。
經典耐看,還不過時。
小夥伴們幾乎隔一段時間,都要重刷一次,直接當成電子榨菜食用。

除了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其實國產情景喜劇早在1992年就已經達到了創作巔峯。
今天,廠長會推薦幾部比較經典的。
前方高能預警,噴飯你根本不能停!
《編輯部的故事》
25集/豆瓣9.2

如今國產爛劇頻出,總有人惋惜,國產劇水平倒退了20年。
但你真別這樣說。
20年前的大多數國產劇,基本都是大神大佬雲集,故事製作精巧,尺度炸裂開花。
放現在還不一定能播。
就拿《編輯部的故事》來說吧。
這是中國第一部室內情景喜劇,當時的編輯創作團隊,隨便拿出來一個就吊打如今所有國產劇了——
趙寶剛,鄭曉龍,王朔,馬未都,馮小剛。
僅僅不到5天,他們寫出了這一部犀利幽默的喜劇。

除了主演葛優,呂麗萍,侯耀華,他們還拉來了好友助演,濮存昕,郭冬臨,英達,張國立,傅彪,于謙,李成儒……
星光熠熠,大佬雲集。

主要那個時候也敢說,敢播。
老一輩的演員們輪番登場,個個都是人精,上演着一個個雅而不俗,鍼砭時弊的社會故事——
競選主編、自殺預告、詐騙普法、關注保姆、交警操守、詩歌熱潮、虛假廣告、末日預言、公款喫喝、人工智能、媒體相親。
最出彩的是葛優。
金句無數,一針見血。
那時候他還被稱爲葛六億,意思是全國六億人民的歡樂喜劇人,據說當時姜文沉迷看劇,把飯都燒糊了。

當然,這兩年爆火的,反而是張國立老師。
他在劇中飾演的娘娘腔,自然而不做作,妖嬈而不油膩,惟妙惟肖,生動可愛。
老師,汝甚騷啊!

他說的這段話,如今也是引起了很多打工人的共鳴。
就憑這臺詞。
這部劇就是中國最頂尖的喜劇之一。

《我愛我家》
120集/豆瓣9.4

《編輯部的故事》播出之後,中國了第一部本土室內劇。
而後一年的《我愛我家》,更是讓國產情景喜劇走向了巔峯,它不僅獲得了當時的收視冠軍,還開創了優秀情景喜劇井噴的先河。
最高端的創作方式,往往來源於最真實的生活。
沒錯。
這部劇發生的故事,其實就是編劇梁左,基於自己的家庭故事改編的。
爺爺傅明雖然有些官腔,但有趣又呆萌;大兒子賈志國(趙立新飾)是個妻管嚴;大兒媳(宋丹丹飾)特別愛財,一提到錢就放光。

二兒子賈志新,就是那不着調的小叔子。
嬌生慣養,吊兒郎當。
但其實心地善良,還很有擔當,有自己的想法。
這個角色,編劇梁左特意推薦了自己的親弟弟梁天出演,畢竟,角色的原型就是人家自己啊!
插個題外話,導演英達的現任妻子,就是梁左和梁天的親妹妹梁歡。

劇中的三代人,就在這麼一個熱鬧的大家庭裏,上演着一段又一段爆笑故事。
其中,還涉及了不少社會話題。
北京申奧,世界盃,下海經商,買彩票,騙子,中獎,出軌,民生,教育 ……
元素包羅萬象,生活氣息濃郁。
無論何時重溫,都是應景的經典之作,讓人一看就巨想家。

《地下交通站》
28集/豆瓣9.4

各位朋友們,你想念鼎香樓的驢肉火燒嗎?
在很多人印象中,說起國產抗日劇,第一反應是雷劇,爛劇,胡編亂造的垃圾劇。
殊不知,十多年前還有這麼一部抗日神劇。
抗日+喜劇。
絕對是前所未有的形式。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抗日戰爭戰略反攻前期,冀中小縣城安邱地處交通要道,被日軍所佔。我軍決定在驢肉館鼎香樓設立地下交通站,與敵僞進行鬥爭。
於是,各路人馬輪番上陣,平民生活圖景就此展開。

講真,如果不是被《武林外傳》搶去了所有風頭,《地下交通站》絕對能夠大火一把。
它笑料新穎,諷刺入骨三分,選角也很神,每一集都是大咖。
用中國人特有的幽默感,宣傳了抗日精神。
後來的很多喜劇片,對這部劇都有一定的借鑑和致敬,就比如姜文的《讓子彈飛》。


當然,如今過去16年,《地下交通站》之所以能在B站有着大幾千萬的流量,只因爲一個人——
賈隊長。
看這部劇,你看賈隊長就夠了。
天空一聲巨響,天王巨星登場。
微分碎蓋,性感揹帶,那時候的亞洲第一男神賈隊長,就已經走在時尚前沿了。
作爲一個老光混,他平生最大的夢想就是錢和女人。

平時說話一副我就是不講理,你能把我怎麼辦,說話挺牛逼,遇事就認輸,做的最順手的就是白喫白喝白拿加上賴賬。
講真,賈隊長真不要臉。
就這鬼才邏輯,給我十輩子都想不出來。

劇中的他,還是個十足的漢奸。
但因爲人又膽小又慫包,實在太害怕八路軍,每次都能反向輸出,幫助我軍達到意想不到的作戰效果。
導演英壯說,“他往那兒一站不出聲也能讓觀衆開懷大笑,最大限度地醜化敵人。”
果然。
高端的臥底 ,只需要最樸實無華的方式。

因爲演繹過於出彩,賈隊長,是一位不會讓人討厭的反派,這該死的魅力啊。
甚至成了反派專業戶。
只要是他演得反派,央視全都給播。

《炊事班的故事》
3季/66集/8.9分

告訴我,這些年撐起你打開外賣時所有歡愉快樂的《武林外傳》,劇情你是不是已經盤包漿了?
別慌。
導演尚敬早在《武林外傳》前6年,就已經拍出情景喜劇的神作了,而且還是原班人馬。
從古代武林,到現代軍旅。
不變的風味,不變的臉龐,不變的笑點。
空軍某基層連隊炊事班成員們之間發生的故事,同樣是經典中的經典,同樣百看不厭。

廠長記得小時候看,最喜歡帥胡。
畢竟二十年前的沙溢,正處於演值巔峯的鮮肉期,那青蔥白楊般的小身板,那白裏透紅的小皮膚,那清晰有型的下頜線。
帥的一批。

長大了再刷,又最喜歡大周。
整個炊事班裏,他不爭不搶,踏實肯幹,還沒有心眼子,總是用最憨的臉,說出最搞笑的話。
那演技,絕了。
據說後來因爲大周媳婦兒懷孕,所以他纔沒能參演《武林外傳》,一直活在臺詞裏,也是遺憾一件了。

《東北一家人》
3部/豆瓣9.2

“翠花,上酸菜!”
這句當年火遍全國的臺詞,你還有印象嗎?
記得在小時候還沒有手機的時候,全家圍在電視機前一起看的《東北一家人》,真的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歡樂。
同樣是國產情景喜劇的巔峯作品之一。
這部劇就很有地域風味了。
南湖、淨月潭、紅旗街、溥儀老皇宮、歐亞商場,每次出現這些名字,瞬間就把東北人的思緒勾回美麗的長春。
劇中一汽老廠工人們跟子弟的生活,刻畫得太親切了。

是的。
全國人民對東北人爽朗熱情的印象,就是從這部劇開始的,遠遠早於《鄉村愛情》。
這劇還有個動畫版。
直到現在,廠長都記得那片頭曲——
老張開車去東北,撞了。
肇事司機耍流氓,跑了。
多虧一個東北人,送到醫院縫五針,好了。
老張請他喫頓飯,喝得少了他不幹,他說:
俺們那嘎都是東北人,俺們那嘎盛產高麗蔘,俺們那嘎豬肉燉粉條,俺們那嘎都是活雷鋒,俺們那嘎沒有這種人,撞了車了哪能不救人,俺們哪嘎山上有珍蘑。
那個人他不是東北人……

其實現在回想起來,我們這一代8090後的年輕人,童年過得真挺幸福。
雖然物質條件不如現在的孩子,但精神層面卻是絕對的富足,我們見證了國產劇二十年發展的黃金時期。
雖然電視不夠大,畫質不夠清。
但開心是真的,歡笑也是真的。
除了以上廠長推薦的經典之作,國產情景喜劇其實還有很多優秀的作品。
比如播了20年,拍了快4000集,早已經成爲廣東人集體回憶的《外來媳婦本地郎》;
比如充滿天津風味,一開口就是段子手,又貧又有意思的《楊光的快樂生活》。
國產情景劇,絕對是一個寶藏庫。
同志們。
如果這個暑期檔你還覺得不夠嗨皮,點贊,收藏廠長這篇文章,絕對夠你續命了!